浙江省,簡稱“浙”(普通話:Zhè Jiāng Shěng,
;吳語:Tsek Kaon San)是一個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的省份。東臨東海,北連長江三角洲,與江蘇省接壤,太湖位于兩省之間,東北一角鄰上海市,西界安徽省和江西省,南連福建省。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省會杭州市。“浙江”是錢塘江的古稱,意為曲折的江水。唐代時,分江南東道設立兩浙道,是為“浙”字第一次成為地方政府的名稱,“浙江”之名由錢塘江流域,延伸至北起長江,南至平陽,西倚茅山、天目山,東濱大海,囊括太湖、錢塘江、曹娥江、甬江、靈江、甌江、鰲江等幾大流域的共同的政治和文化地理名稱。
這一區域在春秋戰國以前為越人聚居地,也是越國的本部(首都在今紹興),又曾被吳國占領,后又成為楚國的一部分。秦統一中國后,即在這里設立會稽郡,屬揚州。三國時屬于東吳,兩晉南北朝時期屬于南朝。唐宋之際又相繼為兩浙道、吳越國和兩浙路的轄區,因吳越國內設13個州級行政區,故并稱“兩浙十三州”。吳越國主要范圍均為今天的浙江全境,以及上海市和福建省北部的建甌、寧德、壽寧,江蘇省南部的蘇州、無錫、常州等地。即為今天吳越文化和吳語的占據主導的區域。
明朝初年,設置“浙江布政使司”治杭州,而一些靠近福建的地區以蒼南金鄉為界,劃入福建行省。自此大致形成了延續至今的浙江省轄區域。
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浙江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直至新石器時代,先后出現上山文化[1]、小黃山文化[2]、跨湖橋文化[3]、河姆渡文化[4]、馬家浜文化[5]及良渚文化。其中良渚文化距今約5000年,代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6]。
進入青銅時代后,太湖和錢塘江流域進入馬橋文化時期,該地居民被稱為“越人”[7]?脊派蠈儆隈R橋文化類型及接近的文化遺址大量在太湖地區、錢塘江流域、寧紹平原被發現,是當時少受中原影響的獨立發展的文化[8]。
到商末周初時期,越人建立了越國,定都會稽(今紹興),并于春秋時期在浙江一帶興盛。此時,位于北邊的吳國也迅速發展,并且比越國強盛的更快,吳國在消滅了江北的邗國(今蘇中揚州)、淮夷等國后,與越國的沖突激增。吳王闔閭時,以越國不協助吳國攻打楚國為由而入侵越國,結果闔閭中箭身亡。繼任吳王夫差同越王勾踐進行了20余年的戰爭,最后越王勾踐于前473年消滅北面的強國吳國,重建了越國,進而吞并吳國,后并遷都瑯琊[9]。
由于受到楚國持續打擊,勾踐的子孫越王朱句被迫把國都遷回到吳國滅亡時的首都——蘇州,此后四代越王都以蘇州為都,直到楚國占領蘇州。
越王無強時,越國發兵向北攻打齊國,向西攻打楚國,與中原各國爭勝。齊威王使說客成功說服越國不打齊國轉攻楚國,遭到楚威王的軍隊反擊,越國大敗,導致越國由盛轉衰。公元前306年,楚國占領越國國都蘇州,在浙西設立江東郡,越國退往錢塘江以東固守。同時,浙江南部的東甌國是越國的一個封臣[10]。
在越國和吳國長期的交往中,并且由于越國最終吞滅吳國,并統治達167年之久,越和吳的文化逐漸由異趨同,融為一體。
秦國滅楚國以后,旋即進入兩浙,“降越君,置會稽郡”[11],兩浙成為秦會稽郡的一部分,郡治在吳、越兩國故都吳縣(今蘇州)。秦二世元年(前209),天下反秦。流亡江南的原楚國淮北貴族項羽在蘇州襲殺秦會稽郡太守,率領8000江東子弟起兵。劉邦建立漢朝后,兩浙仍置會稽郡。浙江東南部的東甌國在吳王劉濞叛亂以后被閩越國滅亡,后來也屬會稽郡管轄。東漢永建四年(129年),會稽郡治所遷往山陰(今紹興),蘇州成為新設的吳郡治所。
東漢末年,浙江曾為軍閥王朗和嚴白虎所據,后來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及其子孫策、孫權逐步統一長江下游地區。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在赤壁大勝南侵的曹操數十萬漢軍。222年,孫權受魏帝曹丕封為吳王,229年吳國正式脫離魏國獨立,浙江向為孫氏吳國領地。期間吳國向浙江西部和皖南等山地仍為山越部落進行征撫,并且大事屯田,以增強國力。直至280年,吳降晉。
318年,因五胡亂華,晉皇室南下至前吳國故都南京,始稱東晉,此后在一系列宮廷政變后,至東晉滅亡,浙江又相繼為宋、齊、梁、陳4朝所統治,此所謂六朝時期。六朝期間大量中原漢人貴族和士大夫南遷至南京周圍和太湖以西。浙江(包括屬同一文化圈的太湖流域大部分地區)尚不是這次漢人南遷的最主要居住地,但是仍有不少北方門閥進入浙江。有名的包括謝氏(謝靈運等)、王氏(王羲之家族)等。隨晉室南遷的北方士族憑借特權所過著貪婪腐朽的生活,激起了南方庶族和普通民眾的反感。東晉隆安三年(399年)五斗米道首領孫恩在浙東舉兵反晉,引發吳越故地的會稽八郡(會稽郡、吳郡、吳興郡、義興郡、臨?、永嘉郡、東陽郡和新安郡)[12]紛起響應。
公元589年,在陳為隋所并后,浙江再次進入中原王朝統治時期。隋朝修建了大運河,將太湖流域和洛陽連接起來。
武德九年唐軍進入浙江地。從貞觀元年開始,太湖流域由于物產豐厚,戰爭時期糧食大批被征調到北方。唐高宗年間,兩浙已經有一定比重的北方氏族移入,經濟也向縱深發展。由于江南茶業的發展,唐時增設了多個山地產茶縣。安史之亂后,因為河北淪陷,關東失守,兩浙在全國賦稅來源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北方局勢的混亂也使更多北方文人遷入兩浙。[13]
8世紀開始,設立浙江西道節度使(駐地今蘇南鎮江)和浙江東道節度使(駐地紹興),大體延續了秦漢會稽郡的范圍。兩浙藩鎮的統治最終演化成后來的吳越國割據,至978年,宋以武力消滅了南方八個國家,吳越國第五任國王錢弘俶按先祖遺訓歸附宋朝[14]。
北宋在原吳越國地設立兩浙路,下設14個州:分別為蘇州、常州、潤州、杭州、湖州、秀州(嘉興)、越州(紹興)、明州(寧波)、臺州(臨海)、婺州(金華)、衢州、睦州(建德梅城)、溫州和處州(麗水)。兩浙路基本繼承了唐代的兩浙道。
1127年當北宋滅亡以后,宋室在杭州建立南宋。今天浙江的省會杭州,當時稱做“臨安”,就成為南宋的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臨時首都)。由于兩浙多年未受戰火侵襲,這段時期的浙江,在全國經濟中的地位與日俱增,并憑借糧食、茶葉和絲綢等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賦稅重地。[15]
1276年,蒙古軍隊攻占臨安,結束了杭州作為臨時首都(行在)的年代。元朝將原來的兩浙路與兩淮路合并,設立江淮等路行中書省,統兩淮(淮南東路,淮南西路)、兩浙(兩浙西路,兩浙西路)地。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以地理民事非便,改省治為杭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割江北部分隸河南,以原兩浙路為主體成立江浙等處行中書。ê喎Q江浙行。。[16]
元朝時訪華的馬可波羅對這里的繁榮與美麗感到驚訝,稱這里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17][18][19]。但馬可波羅是否來過中國南方仍然存疑。
朱元璋的明朝軍隊在1368年擊敗方國珍在今浙江內的武裝,占領今浙江全部,設立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朱元璋后 將首都應天府(今天的南京)和龍興地中都鳳陽組成一個新的行政區劃——南京(南直隸),將原宋朝浙西路的蘇州、松江、湖州府、嘉興府地劃予南直隸;后因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實在太小,1381年,湖州府、嘉興府地劃予,從此太湖流域分屬兩地,而浙江省范圍于此后700年間未有太大改變。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設立11個府、l州、75縣。
明朝時浙江是全國賦稅重地之一。此時嘉興、湖州發展為生絲的主要產地。對外貿易也極其活躍。但是朱元璋對兩浙人支持張士誠和方國珍對抗明朝向來不滿,遂對包括浙江在內的沿海實施封閉鎖國的海禁政策,使商業文明和重商傾向較明顯的浙江備受壓制。海禁嚴時更有“片板不許下!钡囊幎,并實行“遷海令”,沿海居民一概內遷,嚴重威脅沿海居民生計。[20] 洪武十九年(1386年)舟山46島居民30000余人被強遣入內地,次年全國唯一的海島縣昌國縣(今舟山市的前身)廢除[21]。 故有明一代沿海漁商民沖擊海禁的事件頻頻發生,到嘉靖朝時終釀成所謂的大倭患。實則倭寇之中,閩浙人比例最高。
清兵入浙后,于康熙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為浙江省,軍事上由閩浙總督節制。由于浙江曾積極抵抗清兵,滿清對江南文人采取高壓政策,野蠻的文字獄、明史案即發生于浙江,在浙江一手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呂留良開棺戮尸、捕殺曾靜等事件。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7月5日,英軍炮轟定海城,鴉片戰爭正式爆發。翌日城陷,定海鎮總兵葛云飛、壽春鎮總兵王錫朋、處州鎮總兵鄭國鴻率軍抵抗后陣亡。根據戰后簽訂的中英江寧條約,寧波成為最早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1861年,太平軍從江西進入浙江省,作為當時中國的官員和紳士的主要來源地,江浙地區對于儒教的信仰致使民團不斷與太平軍作戰,以致浙江受太平天國戰爭所害人口損失過半[22],西部的湖州、杭州兩府各縣尤甚,武康、孝豐、安吉3縣更損失人口在96%以上[23]。戰爭也導致大批江浙人士進入上海的外國租借避難,對上海的開發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戰爭后期,尾隨太平軍入浙的湘軍,在平定太平天國后勢力在浙江迅速擴張,1861年后的多任浙江巡撫均由湘軍把持,一改過去進士出身的文人出任巡撫的傳統。直到葛畢氏案發生后,湘軍的力量才大為削弱[24]。
義和團運動及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浙江省參與東南互保,免受戰爭侵擾。
辛亥革命后,杭州新軍于1911年11月發動起義成立以浙江人為首的浙江都督府,宣告浙江獨立。[25][26]1916年4月12日浙江省加入反袁護國運動而宣布獨立,但由于局勢動蕩,1917年1月,北洋政府任命楊善德帶兵來杭任浙江督軍,齊耀珊任浙江省長,浙人治浙時代結束。
楊善德就任浙江督軍后,浙江省被正式納入皖系軍閥勢力范圍。楊去世后,盧永祥接任浙江督軍。因當時的江蘇省為直系軍閥統治,所以浙江督軍節制同屬皖系的上海地區,導致后來江浙戰爭爆發。歷時個多月的戰爭結束,直系獲勝。直系的孫傳芳任督軍,直至1927年2月底,北伐軍占領浙江全境,7月27日浙江省政府正式成立。
抗日戰爭期間,浙江是戰爭的主戰場之一,屬于第三戰區。北部的嘉興、吳興、長興等地是前期淞滬會戰的主要戰場之一。至年底,杭州以北平原地區全面失守。為阻緩日軍行動,國民政府對浙江實行焦土政策,形成中日隔錢塘江對峙的浙江正面戰場。浙江淪陷后,先被編入日軍的傀儡政權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到1940年再被編入汪偽政權。至8月28日松陽,麗水相繼克復,省軍政機關、部隊陸續回遷,會集云和。從此云和成為浙江省臨時省會直至杭州光復。
1945年9月4日第3戰區參謀長張世希與駐杭州的日軍第133師團參謀長樋澤一治在富陽宋殿村(今屬富陽市受降鎮)舉行洽降會談,浙江光復。[27]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共4個兵團10個軍分兵數路進入浙江作戰。5月,溫州、杭州、寧波等浙江大陸各城相繼易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浙江省政府遷至舟山,繼續有效統治浙江沿海諸島。1950年5月,浙江省政府等駐舟山各機構及中華民國國軍共12.5萬人及當地民眾約2萬人撤退臺灣,省政府因之撤銷。隨后解放軍陸續接管舟山群島各島。
國民政府棄守舟山后,仍保有浙江東南的大陳列島(臺州列島)、一江山等島而由國民政府控制。1955年1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陷一江山島[28],國民政府見大勢已去,在美國第七艦隊的護航下,將大陳島上的軍隊和居民全部撤退至臺灣,隨后更撤離南麂。浙江省至此全境易手。[29]
1949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
國共政權交替后,如其他各省一樣,浙江也經歷了歷次政治運動,原來發達的商業文明因被視為資本主義尾巴而沉寂。直到改革開放以后,浙江才恢復新生。
浙江省的南部山嶺起伏,有限的耕地使得難以僅靠農業生存。鄧小平在中國實行經濟改革,給這一地區的人們帶來機遇,他們將生意做遍了全中國。通過勤奮的工作、積極進取的精神、低工資成本和放眼世界市場的眼光,浙江南部經濟迅速崛起,并涌現出全國私營經濟代表的溫州。浙東地區全國航運業巨頭云集的寧波,浙中地區全球輕紡市場中心紹興及以小商品城著稱的義烏等典型,加上傳統上比較富裕的浙江北部地區。這個時期的浙江省至今一直是中國最富裕的省份。浙江模式也成為一種發展典型。
浙江省位于中國東部,北鄰上海市、江蘇省、西依安徽省、江西省、南接福建省。東側面臨東海,大部分海岸線相當曲折,海灣、島嶼眾多。浙江陸域面積占全國的1.06%,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省內地形復雜,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說,山地丘陵占浙江總面積的70.4%,平原和盆地占總面積的23.2%。
浙江省總體上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并且大體上西部和南部的海拔較高。天臺山、四明山、天目山、雁蕩山幾大山系貫穿全省,海拔一般在200-1000米。全省最高峰是西南部的黃茅尖 (1921米)。天目山是長江水系和錢塘江水系的分水嶺。天臺山往東北延伸沒入東海,構成舟山群島。
浙江的平原多分布幾大河流的下游入?谔。
金衢盆地沿衢江伸展,主要城市有金華和衢州,是浙江最大的盆地。其他較大的盆地還有諸暨盆地、新嵊盆地、天臺盆地、松古盆地等。
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按單位面積計算居全國第4位,但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2008立方米,低于全國人均水平,最少的舟山等海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600立方米。[30]
浙江省水系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主要河流大部分源短流急,流域面積狹小,河流和湖泊占總面積的6.4%。依西南高東北低地勢,多數河流發源于西部或中部,向東或東北方向注入東海。
最長和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錢塘江,其正源新安江出自安徽省徽州地區,南源蘭江出自開化縣。兩源在建德市梅城鎮匯合,注入杭州灣。錢塘江較大的支流還有金華江、分水江、壺源溪、浦陽江、曹娥江等。錢江潮為著名水文景觀,馳名天下。位于浙江北部的苕溪注入太湖,有東、西苕溪二個源頭,屬于長江流域的一部分。加上甌江、靈江、甬江、飛云江和鰲江這五條主要的獨流入海的河流,合稱為浙江七大水系。曹娥江早期被認為是獨立入海的河流,目前已被確認為錢塘江最后一個大支流,所以有時也將曹娥江和七大水系并稱浙江八大水系。[31]
太湖是浙江省和江蘇省的界湖,湖州市吳興區和長興縣位于太湖南岸。除太湖外,境內有西湖、東錢湖等容積100萬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個。最大的天然湖泊是寧波的東錢湖,水面面積19.89平方公里。其它有名的湖泊有杭州的西湖、嘉興的南湖等、紹興的東湖。最大的人工湖是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湖區面積573平方公里。
浙江在河流治理方面的歷史較為悠久,史傳大禹治水“大會諸候于會稽”。麗水通濟堰、鄞縣它山堰、錢塘江明清古海塘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流傳至今。
浙江大陸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海域屬于東海的一部分,其中屬于內水的面積3.09萬平方公里,領海面積1.15萬平方公里,包括毗連區、中國主張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在內,總面積超過26萬平方公里。杭州灣是其中最大的一個海灣。
浙江省岸長水深,海岸線(包括海島海岸線)總長6646公里,居全國首位。
島嶼星羅棋布,數量居中國之冠。
浙江省處于歐亞大陸與西北太平洋的過渡地帶,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季(3-5月)多雨,氣候多變;夏季(6-9月)漫長,并且炎熱潮濕;秋季溫暖干燥;冬季短暫但寒冷(除南部溫州地區冬季較暖和)。年平均氣溫15~18℃。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在2~8°C,極端最低氣溫-2.2~-17.4℃。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7~30°C,極端最高氣溫33~43℃。
受東亞季風影響,風向和降水在夏季和冬季有顯著變化。年降水量為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初夏降水豐沛,俗稱梅雨季節,而夏末經常受到太平洋熱帶風暴的襲擊。夏季盛行東南風,東部括蒼山、雁蕩山、四明山等山區降水量較多,海島和中部地區降水相對較少,溫度則以中部金衢盆地最高,四周較低。冬季季風方向為西北風,氣溫由北往南提升。
由于浙江位于中、低緯度的沿海過渡地帶,加之地形起伏較大,又受熱帶季風和大陸冷氣團雙重影響,是中國受臺風災害影響最嚴重地區之一。[36] 但其他自然災害發生頻率較小。
浙江是一個礦產資源小省,以非金屬礦產為主。石煤、明礬石、葉蠟石、水泥用凝灰巖、建筑用凝灰巖等儲量居全國首位,螢石居全國第2位。
浙江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123種動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揚子鱷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興縣泗安鎮揚子鱷自然保護區是國內第二大揚子鱷自然保護區[38]。德清縣下渚湖是珍惜鳥類朱鹮放養地[39]。
浙江的樹種資源豐富,素有“東南植物寶庫”之稱。森林覆蓋率達60.5%,在全國僅次于福建省63.1%,列第二[40]。浙江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珍稀瀕危植物51種,占全國珍稀瀕?倲419種的12.2%。[41] 普陀鵝耳櫪屬國家一級保護瀕危種,目前全世界野生的普陀鵝耳櫪僅普陀山上一株。[42]
現轄11個地級市,其中杭州和寧波兩市擁有副省級城市的地位。下分90個縣級行政區,包括32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35個縣、1個自治縣。再下分為鄉級行政區,截至2007年底時共有1516個,包括754個鎮,457個鄉(包括14個民族鄉)和304個街道辦事處[43]。
市(州) | 縣級區劃單位 | 市轄區 | 縣 | 自治縣 | 縣級市 |
---|---|---|---|---|---|
總計 | 90 | 32 | 35 | 1 | 22 |
杭州市 | 13 | 8 | 2 | 3 | |
寧波市 | 11 | 6 | 2 | 3 | |
溫州市 | 11 | 3 | 6 | 2 | |
臺州市 | 9 | 3 | 4 | 2 | |
紹興市 | 6 | 1 | 2 | 3 | |
湖州市 | 5 | 2 | 3 | ||
嘉興市 | 7 | 2 | 2 | 3 | |
金華市 | 9 | 2 | 3 | 4 | |
衢州市 | 6 | 2 | 3 | 1 | |
麗水市 | 9 | 1 | 6 | 1 | 1 |
舟山市 | 4 | 2 | 2 |
地級市 | 市轄區 | 縣級市 | 縣 |
杭州市 (副省級) |
拱墅區 西湖區 上城區 下城區 江干區 濱江區 余杭區 蕭山區 |
臨安市 富陽市 建德市 | 桐廬縣 淳安縣 |
寧波市 (副省級) |
海曙區 江東區 江北區 鎮海區 北侖區 鄞州區 |
慈溪市 余姚市 奉化市 | 寧?h 象山縣 |
溫州市 | 鹿城區 龍灣區 甌海區 | 瑞安市 樂清市 | 永嘉縣 文成縣 平陽縣 泰順縣 洞頭縣 蒼南縣 |
臺州市 | 椒江區 黃巖區 路橋區 | 臨海市 溫嶺市 | 三門縣 仙居縣 玉環縣 天臺縣 |
嘉興市 | 南湖區 秀洲區 | 平湖市 海寧市 桐鄉市 | 嘉善縣 海鹽縣 |
湖州市 | 吳興區 南潯區 | / | 長興縣 德清縣 安吉縣 |
紹興市 | 越城區 | 諸暨市 上虞市 嵊州市 | 紹興縣 新昌縣 |
金華市 | 婺城區 金東區 | 蘭溪市 永康市 東陽市 義烏市 | 武義縣 浦江縣 磐安縣 |
衢州市 | 柯城區 衢江區 | 江山市 | 常山縣 開化縣 龍游縣 |
舟山市(^舟山群島新區) | 定海區 普陀區 | / | 岱山縣 嵊泗縣 |
麗水市 | 蓮都區 | 龍泉市 | 青田縣 縉云縣 云和縣 遂昌縣 松陽縣 慶元縣 景寧畬族自治縣 |
注:標“^”者是國家級開放開發新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復設立。
年份 | 人口 | 備注 |
---|---|---|
1953 | 22,865,747 | 1953年6月30日第一次人口普查 |
1964 | 28,318,573 | 1964年6月30日第二次人口普查 |
1982 | 38,884,603 |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 |
1987 | - | 1987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 |
1990 | 41,445,930 | 1990年10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 |
1995 | 43,120,000 | 1995年10月1日1%人口抽樣調查 |
2000 | 46,770,000 | 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
2005 | 48,980,000 | 年末常住人口[44] |
2006 | 49,800,000 | 年末常住人口[45] |
2007 | 50,600,000 | 年末常住人口[46] |
2008 | 51,200,000 | 年末常住人口[47] |
2009 | 51,800,000 | 年末常住人口[48] |
2010 | 54,426,891 |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統計數據顯示,浙江省現有常住人口約5442萬人,列全國各省區第10位,常住人口數占全國人口總數的4.06%。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浙江有人口4677萬,列中國各省區第10位。2007年時,全省人口首次超過5000萬。
區劃名稱 | 面積(公里2) | 常住人口 | 戶籍人口 |
---|---|---|---|
浙江省 | 105,390.95 | 50,600,000 | 46,593,398 |
杭州市 | 16,840.75 | 7,862,000 | 6,723,509 |
寧波市 | 9,695.51 | 6,895,000 | 5,645,582 |
溫州市 | 12,255.77 | 7,901,000 | 7,645,748 |
嘉興市 | 3,964.79 | 4,186,000 | 3,368,133 |
湖州市 | 5,818.44 | 2,800,000 | 2,577,970 |
紹興市 | 8,255.73 | 4,581,000 | 4,362,407 |
金華市 | 10,941.22 | 5,100,000 | 4,591,943 |
衢州市 | 8,841.12 | 2,220,000 | 2,477,380 |
舟山市 | 1,378.00 | 1,035,000 | 966,923 |
臺州市 | 10,083.39 | 5,734,000 | 5,693,931 |
麗水市 | 17,293.73 | 2,286,000 | 2,539,872 |
浙江主要的民族成分為漢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下同)有45,535,266,占全省人口的99.1%。少數民族總人口為39.97萬。
畬族是浙江世居的少數民族,也是目前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共有170,993人,占全省人口的0.4%,省內少數民族人口的約43%。畬族人口在1萬以上的縣市依次為麗水市蓮都區(19455人)、景寧畬族自治縣(16144人)、蒼南縣(16133人)、泰順縣(13862人)和遂昌縣(13658人)。若以占全縣人口比例而言,則景寧畬族自治縣10.55%最高,云和縣8.6%次之。省內較大的畬族聚居區域,一是武義縣、麗水市蓮都區和松陽縣交界的宣平溪流域(即1958年撤消前的原宣平縣區域)[50],二是景寧畬族自治縣縣城鶴溪鎮周圍的低山區。
浙江省現設立有1個自治縣和18個民族鄉(鎮),均為畬族區域自治。景寧畬族自治縣是中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也是華東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
除畬族外,省內回族共有19609人,其中以蒼南縣和瑞安市最多,各有3000余人,有聚居村落。其它民族多由工作變動和婚姻等社會因素自全國其它地方遷來,沒有明顯聚居地。近年來,由于大量來自湖南、貴州等中國西南部各省的居民遷入浙江省工作經商,以至一些來自該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甚至超過較早來到浙江的回族。其中遷入人口在1萬以上的少數民族有土家族(55310人,占浙江省人口的0.12%),苗族(53418人,0.12%),布依族(21457人,0.05%),壯族(18998人,0.04%),侗族(17906人,0.04%)。
浙江城市的特點是大城市數量少、中小城市數量多、多呈線狀和點狀分布。截止2011年底,共有1座超大城市(市轄區范圍的非農業戶籍人口超過200萬),1座特大城市(市轄區范圍的非農業戶籍人口100-200萬),1座大城市(市轄區范圍的非農業戶籍人口50-100萬)。其他地級市除了麗水為小城市(市轄區范圍的非農業戶籍人口不足20萬)外,均為中等城市(市轄區范圍的非農業戶籍人口20-50萬)。杭州、寧波和溫州為浙江三大城市。其中杭州為省會和最大城市,浙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副省級城市,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及旅游城市,享有地方立法權,人口318萬(這里僅指市轄區范圍的非農業戶籍人口,下同)。寧波著名的海港城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沿海開放城市,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地方立法權,人口139萬。溫州是浙江第三大城市,浙南中心城市,海峽西岸經濟區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沿海開放城市,國家金融特區,人口68萬。紹興是浙江第四大城市,為浙江歷史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城市和中國民營經濟活力第一城,人口49萬。金華是浙中西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工業、商貿中心,人口32萬。舟山是中國第一個以群島設置的地級市,擁有國家級新區—舟山群島新區,人口29萬。此外杭州、湖州、嘉興、紹興四個城市正在向一體化方向發展,構建一個杭州都市圈。
城市人口規模 (2011年底)[51] |
城市[52] |
---|---|
200萬以上超大城市 | 杭州市區(317.63萬) |
100萬-200萬特大城市 | 寧波市區(138.69萬) |
50萬-100萬大城市 | 溫州市區(67.79萬) |
20萬-50萬中等城市 | 紹興市區(48.87萬)、湖州市區(45.48萬)、嘉興市區(43.82萬)、金華市區(32.49萬)、臺州市區(31.33萬)、舟山市區(28.56萬)、衢州市區(27.86萬)、上虞市(27.45萬)、桐鄉市(26.49萬)、平湖市(23.37萬)、義烏市(23.24萬)、瑞安市(23.03萬)、海寧市(22.88萬)、溫嶺市(20.18萬) |
20萬以下小城市 | 慈溪市(18.97萬)、余姚市(18.66萬)、嵊州市(17.97萬)、諸暨市(16.86萬)、東陽市(15.12萬)、臨海市(15.02萬)、富陽市(13.98萬)、蘭溪市(13.20萬)、建德市(13.01萬)、麗水市區(12.47萬)、樂清市(12.36萬)、臨安市(11.03萬)、永康市(10.26萬)、奉化市(10.82萬)、江山市(10.26萬)、龍泉市(4.26萬) |
浙江人大部分屬于江浙民系,使用吳語各方言的人口不少于全省人口的9成,學校通用漢語普通話。
浙江省是吳語分布面積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省份。浙江省使用吳語的人口約有4181萬人。就浙江省來說,該省最主要的漢語方言也是吳語。浙江的吳語主要屬北部太湖片,其小片劃分如蘇嘉湖小片(如嘉興話、湖州話)、杭州小片(如杭州話)、臨紹小片(如紹興話)、甬江小片(如寧波話)、南部吳語如臺州片(如臺州話)、金衢片(如金華話、衢州話)、上麗片(如麗水話)、甌江片(如溫州話、平陽話)和宣州片(僅在臨安市西部原昌北區使用)等區片,各方言之間有明顯差異。吳語具有濁音完整,韻母單元音化明顯,連讀變調豐富,謂語大量后置等特征,使它在聲母、韻母、聲調、語法、詞匯等方言都與中國北方方言完全不同。
省內同時還有部分人口的母語非吳語方言。其中閩南語是省內第二大方言,使用人口主要分布在平陽縣西部、蒼南縣西部和南部、洞頭縣大部、玉環縣的坎門以及長興縣部分地區,其使用人口約在100至200萬;照Z是第三大方言,主要在在淳安縣和建德市使用。泰順縣南部是使用東山蠻講的人口。蒼南縣東部沿海平原上則聚居著20萬左右使用蠻話的人口。全省還有部分客家人。
浙江的官話主要是外來移民后裔使用,其中長興縣周邊有較多大陸河南和湖廣移民后裔,為太平天國后填移,目前在家庭內部仍使用中原官話或下江官話。另外1949年,大批來自山東、河北等北方官話地區的人口的隨解放軍南下進駐浙江。改革開放以后,又有來自內地多個省份的移民遷入浙江。由于普通話教育的推行,普通話是目前的學校語言。同時在與省外不斷交流中,形成了一種浙江官話,現今越劇的大部分唱詞都采用這種語言。
主要年份GDP指標 | |||||||||
年份 |
GDP總量 |
GDP人均值(元) | |||||||
GDP總量(億元) | 在全國的比重 | 增幅(%) | 全國 (人民幣) |
浙江 |
|||||
人民幣 | 美元 | 所占比重 (%) |
位次 | 全國 | 浙江 | 人民幣 | 美元 | ||
1978 | 123.72 | 73.47 | 3.6 | 12 | 11.7 | 21.9 | 381 | 331 | 197 |
1980 | 179.92 | 120.11 | 4.2 | 12 | 7.8 | 16.4 | 463 | 471 | 314 |
1990 | 904.69 | 189.15 | 4.9 | 6 | 3.8 | 3.9 | 1,644 | 2,138 | 447 |
2000 | 6,141.03 | 741.76 | 6.2 | 4 | 8.4 | 11.0 | 7,858 | 13,416 | 1,620 |
2004 | 11,648.70 | 1,407.36 | 7.0 | 4 | 10.1 | 14.5 | 12,336 | 24,352 | 2,942 |
2005 | 13,437.85 | 1,640.42 | 6.8 | 4 | 11.3 | 12.8 | 14,053 | 27,703 | 3,382 |
2006 | 15,742.51 | 1,974.35 | 6.8 | 4 | 12.7 | 13.9 | 16,165 | 31,874 | 3,997 |
2007 | 18,638.36 | 2,451.13 | 6.8 | 4 | 14.2 | 14.7 | 19,474 | 37,128 | 4,883 |
2008 | 21,486.92 | 3,096.77 | 6.6 | 4 | 9.6 | 10.1 | 22,640 | 42,214 | 6,084 |
2011 | 32,318.85 | 5,003.85 | 6.8 | 4 | 9.3 | 9.0 | 35,181 | 59,249 | 9,173 |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折算: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年度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算 |
浙江省地處江南,為“長三角”重要組成部分。糧食作物以水稻種植為主,傳統上盛產絲綢、茶葉、瓷器,自古以來被譽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一直為較富庶地區,有“蘇湖熟,天下足”之美譽。1978年推行“改革開放”以后,浙江經濟獲得快速發展,民營經濟所占比重居各省市之冠。
浙江是中國大陸各省、區當中經濟發展最平衡,也是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全省GDP總量1978年位居全國第十二位,至1994年開始穩居第四位。1991年全省GDP總量突破1千億元,2004年突破1萬億元,2008年突破2萬億元。
1979-2007年的29年,按絕對數比,2007年GDP總量為1978年的150.65倍。按不變價格測算(以同期全國平均物價水平為基準),GDP年平均增長率12.7%,增長速度僅次于廣東居全國第二位。1978-2008年,除1983、1989和1990年3個年份以外,其余年份GDP年增幅高于10%,其中1978、1984、1985、1993和1994年5個年份GDP高于20%的增長率;GDP增幅最高年份為1993年,年增長率達到22.0%。
1985年人均GDP突破1千元,1997年突破1萬元,2003年突破2萬元,2006年突破3萬元,2008年突破4萬元。1995年,浙江人均經濟指標首次超過廣東,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直轄市,成為中國最富裕省份。2009年被江蘇超過,退居全國第5位。浙江省在經濟上的總體實力不是最強的,但是平均水平最高,省內各地區之間發展較為平衡,落差較小。
2007年,全省GDP總量(最終核實數[53])達到18,638.36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幅達到14.5%,占全國的比重達到6.8%。其中第一產業1,025.27億元,占5.5%;第二產業10,092.00億元,占54.15%;第三產業7,521.09億元,占40.35%;2007年GDP人均37,128元。
2011年浙江省GDP總量達到32,318.85億元,比上年增長9.0%[54]。
2011年中科院發布中國各地區GDP質量排行,浙江高居第三,僅次于直轄市北京、上海,高于天津[55]。2012年7月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971元,僅次于上海的36,230元和北京的32,903元,同樣名列第三位[56]。
浙江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民營經濟強。浙江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被稱之為“浙江模式”,“浙江經驗”或“浙江現象”引起廣泛關注。浙江省靠人民的勤奮,勇敢,使一個地域、資源小省發展成為經濟大省。浙商因此揚名天下。同時浙江的國營經濟效益顯著。
中國放棄計劃經濟體制以后,浙江在全國率先放開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2005年在全國首先出臺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
浙江經濟發達,經濟總量大,人均指數領先各省,部分數據甚至超過一些直轄市。浙江主要以民營經濟為主,因此居民人均收入較高。同時浙江的公有經濟收益率全國領先。
外貿順差為全國第一,歐盟、美國和日本是浙江省貿易伙伴前三位。其中,歐盟是浙江省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場,日本是進口的最主要來源地。[59] 浙江省是中國擁有境外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60]。
城市化率在2007年時提高到57.2%[61]。
杭州、寧波、溫州是浙江的三大經濟中心。
浙江省縣域經濟特別發達,人均水平高,百強縣數比例大。在連續八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評價中,每屆進入的縣(市)數均為最多(含3屆并列第一)。
浙江是中國省內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最小的省之一,浙北的經濟發展程度高于浙中和浙南,2011年,占浙江人口54.7%的浙北六市經濟總量占浙江的67.4%。杭州和溫州是浙江的兩個經濟強市,經濟實力長期位居全國前20位,其中杭州長期位居全國前10位。杭州、寧波、紹興、嘉興、舟山按常住人口計算(下同)的人均生產總值處于全國前列或靠前位置,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湖州、金華、臺州的人均生產總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仍然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溫州、麗水、衢州是浙江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級市,人均生產總值顯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地級市 | 位次 (GDP) |
GDP (本幣) |
GDP (美元) |
GDP 購買力平價 (國際元) |
占全省 GDP比重 (%) |
位次 (人均) |
人均 (本幣) |
人均 (美元) |
人均 購買力平價 (國際元) |
占全省 人均比重 (%) |
年中 常住人口 (萬人) |
---|---|---|---|---|---|---|---|---|---|---|---|
全省總計 | 32,318.85 | 5,003.85 | 7,744.57 | 100 | 59,249 | 9,173 | 14,198 | 100 | 5,454.75 | ||
杭州市 | 1 | 7,019.06 | 1,086.74 | 1,681.98 | 21.72 | 1 | 80,480 | 12,461 | 19,285 | 136 | 872.15 |
寧波市 | 2 | 6,059.24 | 938.14 | 1,451.98 | 18.75 | 2 | 79,523 | 12,312 | 19,056 | 134 | 761.95 |
溫州市 | 3 | 3,418.53 | 529.28 | 819.18 | 10.58 | 11 | 37,406 | 5,791 | 8,964 | 63 | 913.90 |
紹興市 | 4 | 3,332.00 | 515.89 | 798.45 | 10.31 | 4 | 67,675 | 10,478 | 16,217 | 114 | 492.35 |
臺州市 | 5 | 2,794.91 | 432.73 | 669.74 | 8.65 | 7 | 46,687 | 7,228 | 11,188 | 79 | 598.65 |
嘉興市 | 6 | 2,677.09 | 414.49 | 641.51 | 8.28 | 5 | 59,254 | 9,174 | 14,199 | 100 | 451.80 |
金華市 | 7 | 2,458.07 | 380.58 | 589.03 | 7.61 | 8 | 45,723 | 7,079 | 10,957 | 77 | 537.60 |
湖州市 | 8 | 1,520.06 | 235.35 | 364.25 | 4.70 | 6 | 52,479 | 8,125 | 12,576 | 89 | 289.65 |
衢州市 | 9 | 919.62 | 142.38 | 220.37 | 2.85 | 9 | 43,358 | 6,173 | 10,390 | 73 | 212.10 |
麗水市 | 10 | 798.22 | 123.59 | 191.28 | 2.47 | 10 | 37,705 | 5,838 | 9,035 | 64 | 211.70 |
舟山市 | 11 | 772.75 | 119.64 | 185.17 | 2.39 | 3 | 68,446 | 10,597 | 16,402 | 116 | 112.90 |
浙江作為全國海岸線最長,擁有海島最多的省份海洋經濟發達,漁業產量全國第一。舟山沈家門漁港是全國最大的漁港,和挪威卑爾根港、秘魯卡亞俄港并稱為世界三大漁港。浙江海洋經濟產量全國第一。此外浙江還有全國最長的可開發為深水港的海岸線,未來港口建設潛力巨大。
浙江的銀行金融系統完善,國內各大銀行在省內運營網點齊全,世界各大主要銀行在浙江都設有分支機構或者辦事處。近代浙江的銀行有南四行中的浙江興業銀行、浙江實業銀行,此外還有中國最早的省銀行浙江銀行、浙江第一銀行等。目前省內銀行中,寧波銀行為上市銀行。根據2008年中期報告,國內所有上市銀行中,不良貸款率最低的是寧波銀行,僅為0.4%,這得益于浙江地區中小企業利潤水平的迅速增長。[66]
地區 | 銀行 |
---|---|
杭州 | 杭州銀行 | 浙商銀行 | 杭州聯合銀行 | 蕭山農村合作銀行 | 富陽農村合作銀行 | |
嘉興 | 嘉興銀行 | 嘉興資產銀行 |
湖州 | 湖州銀行 | 吳興農村合作銀行 | 南潯銀行 | 長興農村合作銀行 | 德清農村合作銀行 | 安吉農村合作銀行 |
寧波 | 寧波銀行 | 鄞州銀行 | 寧波市農村合作銀行 | 慈溪農村合作銀行 | 北侖農村合作銀行 |
紹興 | 紹興銀行 | 紹興縣農村合作銀行 | 上虞農村合作銀行 | 諸暨農村合作銀行 | 嵊州農村合作銀行 |
溫州 | 溫州銀行 | 樂清農村合作銀行 | 瑞安農村合作銀行 | 溫州市農村商業銀行 |
臺州 | 臺州銀行 | 浙江民泰商業銀行 | 浙江泰隆商業銀行 | 路橋農村合作銀行 | 椒江農村合作銀行 | 黃巖農村合作銀行 |
金華 | 金華銀行 | 浙江稠州商業銀行 | 金華成泰農村合作銀行 | 義烏農村合作銀行 | 永康農村合作銀行 | 蘭溪農村合作銀行 | 武義農村合作銀行 |
麗水 | 麗水市商業銀行 |
另一方面,浙江是中國大陸民間金融最發達的省份之一;ブ鷷葌鹘y的民間金融形式在浙江,尤其是臺州、溫州、紹興、義烏、青田為主的地區一直保持著生命力,并是浙江個體和私有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1990年代后期,中國曾對浙江等地的地下錢莊等進行了“封殺”,但并沒使浙江民間借貸灰飛煙滅,而是繼續生長。[67] 2006年浙江的民間金融曾引起中國高層注意,并由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一行赴浙江進行民間金融調研。[68] 但目前民間金融的法制化仍然難以預料。
目前浙江省內主要的鐵路線有滬杭鐵路、浙贛鐵路、蕭甬鐵路、金溫鐵路、宣杭鐵路、金千鐵路和甬臺溫鐵路。
浙江是國內少數擁有私營鐵路的省份。2005年杭州鐵路分局撤消后,浙江的鐵路直屬上海鐵路局負責。不過金華-麗水-溫州的金溫鐵路由浙江金溫鐵道開發有限公司運營。
浙江省擁有杭州站,溫州站、溫州南站、寧波站、臺州站、杭州東站、金華西站,義烏站[71] 7個客運一等站,艮山門站,金華東站,寧波北站,喬司站,溫州西站、臺州南站6個貨運一等站。嘉興站,紹興站,麗水站,衢州站,湖州站,金華南站,余姚站,諸暨站,海寧站,杭州南站,上虞站等客運二等站。杭州是全省鐵路網的中心。金華西站是省內中南部地區的鐵路交通樞紐。甬臺溫鐵路和溫福鐵路通車后,溫州成為浙江南部的鐵路交通樞紐。
據統計,到2011年底,浙江全省公路總里程達101937公里,公路密度為97.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3500公里。[72]舟山跨海大橋建成后,舟山也納入全省高速網中。全省基本實現縣縣通[73]。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位于境內(也是目前浙江的地標),連接杭州灣北岸的嘉興和南岸的寧波[74]。世界規模最大的島陸聯絡工程舟山跨海大橋則通過大橋將舟山島與大陸連接起來。
浙江是中國水運大省,水路運輸在綜合運輸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2003年,浙江省水路貨運量2.96億噸,位居全國第一位。[75]
目前從大陸沿海的上海港、寧波港、溫州港等地,都有專門班輪通往舟山群島、洞頭島等各有人居住的大島。舟山本島與寧波大陸間還有一日數十班的汽渡,將這個中國唯一的海島地級市與浙江大陸公路網連接。
2007年,杭州開通了國內首條水上巴士系統。[81]
目前省內共有民用機場7個,國內航班基本覆蓋全國,國際航班主要飛往日本、韓國、中東、東南亞、美國、歐洲等地。
主體為吳越文化,浙江文化又稱為浙派。
浙江簡稱浙。地處江南故地,境內最大河流為錢塘江,海拔1929米的黃茅尖為浙江省最高峰。錢江潮常被媒體用作比喻浙江人的拼搏精神。
2008年浙江省開展評選省花和省樹。其中蘭花和樟樹得票最高。2009年1月16日浙江省召開“關注森林”工作會議,正式確認樟樹為省樹、蘭花為省花,該次會議同時確定金錢松(吉祥之樹)、銀杏(長壽之樹)、毛竹(富民之竹)、榧樹(造福之樹)為浙江省特色樹,梅花(高潔之花)、荷花(清純之花)、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為浙江省特色花。[84]
會稽山和錢塘江為浙江地標。
佛教、道教自東漢末年傳入浙江,伊斯蘭教在唐代,天主教在元代,基督教在鴉片戰爭后傳入浙江。在浙江傳播的還有摩尼教、白蓮教、齋教等民間宗教。1949年后,由于宗教與無神論的沖突,宗教傳播的力量式微。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省宗教活動有所回轉。各宗教按各自的特點,開辦神學院、佛學院等宗教院校,培養年輕的宗教教職人員,還興辦旅游、社會服務和公益事業。1997年12月6日浙江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41次會議通過《浙江省宗教事務條例》。[85]
省內宗教院校有浙江神學院和普陀山神學院[87]。
浙學指浙江歷史上淵源于古越,主要地區是紹興與溫州,興盛于宋元明清并延續至當代的浙江學術思想與人文精神傳統。其核心是由南宋永嘉、永康地區的浙東事功之學所發展起來的浙東經史之學。所以又有“浙東學派”、“浙東學術”、“浙東之學”之稱。[88] 浙學的基本精神是“求實、批判、兼容、創新”,強調“經世致用”,而王充的“實事疾妄”、葉適的“崇義養利”、黃宗羲的“經世應務”、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則是浙學精神的典型體現。[89]
浙江的書畫藝術流派紛呈,孕育了大量在書畫界享有聲譽的大師,有筆墨江南之稱,在中國書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初唐四家中的虞世南和褚遂良兩位來自浙江省。12世紀起,杭州一向以來都是中國書畫藝術的中心之一,有南宋四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元代有黃公望,明代有浙派之戴進、藍瑛等,清代有西泠八家。
自19世紀以來,浙江書畫更是獨放異彩,對中國畫壇產生重大影響,出現了眾多如趙之謙、任伯年、豐子愷、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馬一浮、張宗祥、陸維釗、沙孟海、諸樂三等知名書畫家。
此外遷居浙江的王羲之。王獻之,謝靈運等人的主要成就都是在浙江取得的。
成立于1928年的中國美術學院,是中國最早的美術高等教育學校,位于杭州。紹興蘭亭因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曾在此作《蘭亭集序》而成為中國的“書法圣地”,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書法家、書法愛好者前來參觀。1999年成立的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是目前浙江省唯一的一所國辦全日制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培養戲曲、音樂、舞蹈等藝術人才。
浙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內部又分為杭州菜,紹興菜,溫州菜三個大分類,自宋代以來飲食著作多為江浙文士所著,其代表菜也多與文化名人、風景名勝有關。浙菜以其濃郁的文化特色享譽海內外。浙菜憑借浙江豐富的物產食材選擇及其廣泛,菜品豐富,菜式精致,口感鮮美脆軟、口味清爽滑嫩,菜式注重保留食材口感。因烹調方式不重用油煙,浙菜得以較好地保持食材的營養物質。
浙江這片美麗的土地孕育了豐富的民間傳說,如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施、蘇小小等的愛情美談。濟公、楊乃武與小白菜、莫邪和干將、西湖傳說、劉伯溫傳說、黃初平(黃大仙)、觀音、徐文長等民間故事。
浙江是中國保持傳統文化較豐富的地區。紹興大禹祭典是中國歷代王朝的重要祀典之一,綿延不絕,保存完好。
浙江的傳統工藝美術相當發達。
浙江是中國瓷器、寶劍、黃酒、文房四寶、絲綢、雨傘、檀香扇、漆器等的重要傳統生產地之一,所以積累了豐富的傳統生產技藝。
西湖龍井是中國最著名的茶葉之一。陸羽在產生中國最早皇家茶園(長興紫筍茶為中國第一種貢茶)的湖州完成了茶葉巨作《茶經》,浙江的茶道也傳播到了國際。紹興黃酒是中國酒類最古老的始祖,起源于紹興,現紹興黃酒已經有古越龍山、女兒紅、會稽山等多個中國名牌。湖州湖筆為文房四寶之首。
浙江也是中國瓷器的重要產地,中國青瓷的發源地(德清窯),浙江的越窯、哥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技藝有:
浙江的傳統音樂豐富多彩,兼有剛柔。浙派古琴、江南絲竹和平湖派琵琶代表江南柔美的特色。自明代中葉流行至今的浙東鑼鼓則歡快愉悅,以一個樂隊中運用十多件打擊樂器著稱,主要的代表是嵊州吹打和舟山鑼鼓。
在民歌方面,嘉善田歌是浙江民歌及吳歌的重要形式,舟山漁民號子是舟山各島漁民、船工世代相傳的海洋民間口頭音樂。畬族民歌則是南部畬族居民的傳統民歌。
浙江民間舞蹈和游藝項目也是形式多樣,極具觀賞性。浦江板凳龍、長興百葉龍、奉化布龍、蘭溪斷頭龍是中國傳統龍舞的代表。臨海黃沙獅子是浙江最有名的獅舞。余杭滾燈和海鹽滾燈是中國傳統滾燈的代表之作,余杭滾燈還是浙江省唯一入選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表演的節目。其它聞名遐邇的傳統舞蹈還包括溫嶺大奏鼓、青田魚燈舞、永康十八蝴蝶等。
在傳統游藝與雜技項目中,永康和仙居的九獅圖、杭州和東陽一帶的翻九樓、紹興的調吊被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濃郁浙江特色的傳統藝術。
浙江的戲劇藝術底蘊豐厚,是中國最早成熟的文藝戲劇南戲的誕生地,南戲與古希臘戲劇和古印度戲劇并列為世界三大古代戲劇體系。浙人李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戲曲家,現存他的戲曲論著《閑情偶寄》詞曲部,對中國古代戲曲理論有較大的豐富和發展。以《長生殿》蜚聲文壇的洪升是清代一位偉大的劇作家。浙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昆曲的發祥地。成立于1955年浙江昆劇團是當時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昆劇表演團體。次年改編演出的傳統劇《十五貫》轟動全國,被時任總理周恩來譽為“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91] 。
發源于嵊縣(今嵊州市)的越劇是中國第二大戲曲劇種。多個越劇流派的創立人系浙江藝人,如戚派的戚雅仙,尹派的尹桂芳等。其中尹派越劇被立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著名的專業越劇團體有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等。
在越劇以外,紹劇藝術大師六齡童(章宗義)被譽為“中國南猴王”,其子六小齡童也是著名戲劇家。此外,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其他傳統地方劇種還有西安高腔(衢州市)、松陽高腔、新昌調腔、寧海平調、臺州亂彈、浦江亂彈、甌劇、甬劇 、姚劇、紹劇和婺劇等以及海寧皮影戲、泰順藥發木偶戲、平陽木偶戲和單檔布袋戲(平陽縣、蒼南縣)。京劇在浙江并不流行,但浙江出現了著名海派京劇大師,“麒派”創立人周信芳(藝名麒麟童)。
在曲藝方面,溫州鼓詞(瑞安市)、紹興平湖調、蘭溪攤簧、杭州攤簧、紹興攤簧、紹興蓮花落、杭州|小熱昏、杭州評詞、杭州評話、紹興詞調、臨海詞調、四明南詞、平湖鈸子書、寧波走書(鄞州區、奉化市)、杭州獨腳戲、金華道情(金華市、義烏市)、杭州武林調、紹興宣卷和溫州蓮花(溫州市、永嘉縣)均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收錄。相聲在浙江流行程度并沒有滑稽戲高,不過浙人倪敏然對相聲在臺灣的推廣貢獻較大。
中國共產黨浙江省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在浙江省的最高組織,其負責人稱為書記。但在1956年7月至1983年3月期間,中共浙江省委的最高職務為第一書記。在1988年以前,歷任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均參加過抗日戰爭或國共內戰。1988年上任的李澤民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但從事文職工作,其任職10年,為浙江省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省委書記,F任書記為趙洪祝。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名義上是浙江省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目前是第十一屆,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為趙洪祝(省委書記兼任),F有代表636名,其中婦女代表169名,少數民族代表19名。[92]
浙江省人民政府是浙江省最高地方行政機關,省長為夏寶龍,于2012年1月就任。
浙江省的地方行政機關,自1949年以來,經歷了5個發展時期,每個時期的首長使用的稱呼也有不同。
浙江省人民政府目前下設辦公廳,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24個組成部門(各廳、委員會等),1個省政府直屬特設機構(浙江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16個 省政府直屬機構,2個議事協調機構的常設辦事機構(浙江省人民防空辦公室、浙江省打擊走私與海防口岸管理辦公室)。 [93]
據“浙江省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浙江率先在全國基本普及從學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2007年初中畢業學生升高中段的比例為96.55%;到2007年擁有普通高校77所(含籌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8%[94]。
浙江省約在1995年開始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學費。
浙江高等教育在全國領先,培養了大量兩院院士和專業人才,浙江每年專利申請數量位居上海和廣東之后,位列全國第3。
船拳是浙江特有的武術,屬南拳。
1930年4月,第四屆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在杭州舉行。浙江是中國1984年參加奧運會之后,每屆奧運會都獲得金牌的兩個省份之一[97]。皮劃艇、射擊、游泳等是浙江選手的強項。
目前主要的體育團體有:(與其他省份職業俱樂部都為國有企業贊助不同,浙江職業俱樂部都為私人企業贊助。)
2004年浙江省進行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普查顯示浙江人均體育場地0.98平方米,比1996年第四次普查時翻了一番,平均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數為7.88個。[98] 主要的體育場館有杭州黃龍體育中心、寧波市體育中心、臺州體育中心、嘉興體育中心和義烏體育會展中心。千島湖為中國水上運動訓練中心。
錢江晚報是世界報業500強。在2005年發布的第三期中國報業競爭力監測報告中,錢江晚報列全國晚報都市類報紙競爭力20強第二名。[99] 在2006年全國晚報都市類報紙競爭力20強中,錢江晚報、都市快報和寧波晚報三家報紙入選 [100]。
浙江電視臺是省級電視臺。2001年12月26日成立浙江廣播電視集團[101]。省內主要電視臺有:杭州電視臺、寧波電視臺、溫州電視臺、臺州電視臺、湖州電視臺、嘉興電視臺、紹興電視臺、金華電視臺、衢州電視臺、舟山電視臺、麗水電視臺。
位于東陽市橫店影視城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102],為中國重要的影視拍攝和制作基地。浙江的民營影視文化企業實力較為雄厚,每年有大量作品問世。
中國雅虎為浙江資本運營控制的著名門戶網站,其所有者為阿里巴巴(旗下包括中國最大交易網站淘寶網)。
浙江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勝地"之稱。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觀800多處、水域景觀200多處、生物景觀100多處。人文景觀100多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特色明顯,知名度高。杭州自2000年后每年舉辦西湖博覽會,是“宣傳杭州,展示杭州”的大型活動。
浙江省共有17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數量之多位居全國第一。其中杭州西湖被認為是中國十大旅游風景區之一,[104],雁蕩山于2005年2月1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地質公園[105]。另外自1985年開始,由浙江省建設廳組織進行評審浙江省省級風景名勝區,至今已經公布7批次。其中個別風景區在后來被升格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如莫干山風景名勝區、天臺山風景名勝區。
截至2011年7月,浙江省共有10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即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麂列島海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臨安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興地質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6]。其中天目山生物圈保護區(1996年)、南麂列島海洋生物圈保護區(1998年)、臨安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余杭山溝溝風景名勝區(2004)[107]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的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
浙江省現有國家濕地公園6個,即杭州西溪濕地(2005)、麗水九龍(2008)、德清下渚湖(2008)[108] 、衢州烏溪江(2009)、諸暨白塔湖(2009)、長興仙山湖(2009)[109]。國家城市濕地公園3處,即紹興市鏡湖、臨海市三江、臺州市鑒洋湖。省級濕地公園有嘉興石臼漾(2009)[110]、云和梯田(2011)[111]等。
樂清市西門島、嵊泗縣馬鞍列島、舟山市普陀區中街山列島先后被國家海洋局批準為海洋特別保護區。[112]
在文化旅游方面,浙江省有杭州、紹興 衢州、臨海、金華和嘉興共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溫州、余姚、湖州、定海、東陽、蘭溪、天臺、松陽、瑞安和龍泉共10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及1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5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省內有131處文物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京杭大運河的浙江段),512處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已經撤銷和歸并的6處)。
![]() |
本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2011年9月18日) |
在歷史長河中,浙江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在哲學、政治、軍事、科技、文化、商業等各個領域都出現了不少杰出的人物。浙江也因次也有“東南財富地、江浙人文藪”之稱。
其他還有如嚴子陵,虞翻,朱然,方臘,孫堅,孫策,宗澤,方國珍,張煌言(張蒼水),宋濂,葛云飛等。
在中國國民黨和中華民國歷史上,浙江籍的高級領導人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中常委湖州人占1/3),此外尚有如黃郛,蔣百里,翁文灝,周至柔,蔣鼎文,朱家驊,胡宗南,湯恩伯,邱清泉,俞大維,戴笠,毛人鳳,陳儀,吳鼎昌,姜毅英,沈之岳,俞濟時,褚民誼,羅家倫,雷震,錢復,沈君山,陳履安,胡為真等。
其他:姚文元、周建人、錢壯飛、吳晗、韓正、陳良宇、俞正聲、路甬祥、蔣正華、盧展工、呂祖善、謝旭人、劉云耕、殷一璀等。
浙江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據不完全統計,自漢至現代,浙江籍文學家載入史冊者已逾千人,約占全國著名文學家的六分之一[113]。浙江也是古代產生狀元和進士最多的省份,浙江人習文尚儒之氣自古風行。
東晉時代的謝靈運中國山水詩的開創者,沈約是六朝后期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修有二十四史之一的宋書。唐太宗著名的十八學士中有六人是浙江人,唐宋時期著名的詩人、詞人還有虞世南、賀知章、駱賓王、劉禹錫、孟郊、朱淑真、周邦彥、陸游、張先、陳亮、吳文英、羅隱等。
清前期,發源于嘉興的浙西詞派和江南的其他詞派(如常州詞派、陽羨詞派等)等爭奇斗艷,形成了清代詞文學的又一個高峰。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為“乾隆三大家”之一。此外還有二拍作者凌濛初。
到20世紀,浙江更是涌現一大批文學家。出現了偉大的文學巨匠魯迅、茅盾,以及艾青、豐子愷、徐志摩、郁達夫、鄭振鐸、馮雪峰、夏衍、邵荃麟、吳晗、戴望舒、俞平伯、周作人、李叔同(弘一法師)、朱自清、柔石、殷夫、梁實秋、范文瀾、蘇雪林、張其昀等享譽中外的文學名人。
當代知名的作家和學者還有查良鏞(金庸)、許晏駢(高陽)、余秋雨、余華、倪匡(衛斯理)、潘希真(琦君)、馮驥才、南懷瑾、麥家、趙寧、張抗抗等。詩人北島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2008年起4年一度的茅盾文學獎頒獎地永久確定在茅盾的故鄉浙江烏鎮。
浙江古代史上最有名的科學家有鑄劍鼻祖歐冶子,東漢著名煉丹家魏伯陽,著有夢溪筆談的沈括,發明活字印刷的畢升,南宋時的數學家楊輝,清朝數學家李善蘭等。到了近代,由于地處沿海更多的接觸西方現代科學,在科學界的浙江人層出不窮。
在兩院院士中,有:
另外,沒有入選兩院院士但同樣杰出的科學家還有多人,如有“外科第一刀”之稱的著名外科專家沈克非,中國農學專家沈宗瀚以及臺灣名物理學者沈君山父子。
湖州人沈萬三是明初天下首富。清末鎮海人葉澄衷是中國近代五金行業的先驅。以經營輯里絲起家的劉鏞、張頌賢、龐云鏳、顧福昌這“四象”為首的湖州南潯商人是中國最早的強大商人群體。以虞洽卿、黃楚九、袁履登為代表的寧波商人曾經叱咤于當時的遠東第一大城市上海。
現代有名的商界人士有:
浙江先后產生過湖州商幫、龍游商幫、寧波商幫、溫州商幫、義烏商幫等著名浙商群體。江浙財閥是國民政府的經濟基礎。
其他演藝界名人還有周迅、王志文、湯唯、苗僑偉、林憶蓮、何賽飛、鄔倩倩、蘇瑾、袁立、胡兵、俞飛鴻、徐懷鈺、葉璇、包偉銘、包小松、包小柏、天心、錢琳等。
浙江產生了不少世界級知名運動員,如世界圍棋冠軍馬曉春、俞斌,著名體操運動員、奧運會跳馬王樓云,蛙后羅雪娟,1500米自由泳世界記錄保持者孫楊,兩屆奧運舉重冠軍占旭剛,奧運射擊冠軍朱啟南,中國女排隊長周蘇紅,著名體操運動員桑蘭,皮劃艇靜水項目運動員孟關良,著名拉力賽車手徐浪,籃球國手鄭武,國際象棋棋后許昱華,世界本壘打王暨知名日本職棒選手及總教練王貞治,曾經的世界跆拳道冠軍王皓。
中國改革開放以后,開放地方政府間的國際交流,多個國家的省級地方政府相繼與浙江省建立友好關系。[116]
|
|
|
|
|
|
|
|
為了方便下次訪問,請牢記【33三維地圖】網址www.map456.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Copyright©2011 中國三維地圖網(www.map456.net)-33地圖 蜀ICP備05005342號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