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地圖:
【濟南地圖】:
【濟南百度地圖】
【濟南公交線路查詢】
【濟南搜狗地圖】
【濟南google地圖】
【濟南圖吧地圖】
【濟南城市吧地圖】
【臨沂地圖】:
【臨沂百度地圖】
【臨沂公交線路查詢】
【臨沂搜狗地圖】
【臨沂google地圖】
【臨沂圖吧地圖】
【臨沂城市吧地圖】
【青島地圖】:
【青島百度地圖】
【青島公交線路查詢】
【青島搜狗地圖】
【青島google地圖】
【青島圖吧地圖】
【青島城市吧地圖】
【威海地圖】:
【威海百度地圖】
【威海公交線路查詢】
【威海搜狗地圖】
【威海google地圖】
【威海圖吧地圖】
【威海城市吧地圖】
【濟寧地圖】:
【濟寧百度地圖】
【濟寧公交線路查詢】
【濟寧搜狗地圖】
【濟寧google地圖】
【濟寧圖吧地圖】
【濟寧城市吧地圖】
【東營地圖】:
【東營百度地圖】
【東營公交線路查詢】
【東營搜狗地圖】
【東營google地圖】
【東營圖吧地圖】
【東營城市吧地圖】
【淄博地圖】:
【淄博百度地圖】
【淄博公交線路查詢】
【淄博搜狗地圖】
【淄博google地圖】
【淄博圖吧地圖】
【淄博城市吧地圖】
【日照地圖】:
【日照百度地圖】
【日照公交線路查詢】
【日照搜狗地圖】
【日照google地圖】
【日照圖吧地圖】
【日照城市吧地圖】
【鄒城地圖】:
【鄒城百度地圖】
【鄒城公交線路查詢】
【鄒城搜狗地圖】
【鄒城google地圖】
【鄒城圖吧地圖】
【鄒城城市吧地圖】
【濱州地圖】:
【濱州百度地圖】
【濱州公交線路查詢】
【濱州搜狗地圖】
【濱州google地圖】
【濱州圖吧地圖】
【濱州城市吧地圖】
【德州地圖】:
【德州百度地圖】
【德州公交線路查詢】
【德州搜狗地圖】
【德州google地圖】
【德州圖吧地圖】
【德州城市吧地圖】
【菏澤地圖】:
【菏澤百度地圖】
【菏澤公交線路查詢】
【菏澤搜狗地圖】
【菏澤google地圖】
【菏澤圖吧地圖】
【菏澤城市吧地圖】
【萊蕪地圖】:
【萊蕪百度地圖】
【萊蕪公交線路查詢】
【萊蕪搜狗地圖】
【萊蕪google地圖】
【萊蕪圖吧地圖】
【萊蕪城市吧地圖】
【聊城地圖】:
【聊城百度地圖】
【聊城公交線路查詢】
【聊城搜狗地圖】
【聊城google地圖】
【聊城圖吧地圖】
【聊城城市吧地圖】
【泰安地圖】:
【泰安百度地圖】
【泰安公交線路查詢】
【泰安搜狗地圖】
【泰安google地圖】
【泰安圖吧地圖】
【泰安城市吧地圖】
【濰坊地圖】:
【濰坊百度地圖】
【濰坊公交線路查詢】
【濰坊搜狗地圖】
【濰坊google地圖】
【濰坊圖吧地圖】
【濰坊城市吧地圖】
【煙臺地圖】:
【煙臺百度地圖】
【煙臺公交線路查詢】
【煙臺搜狗地圖】
【煙臺google地圖】
【煙臺圖吧地圖】
【煙臺城市吧地圖】
【棗莊地圖】:
【棗莊百度地圖】
【棗莊公交線路查詢】
【棗莊搜狗地圖】
【棗莊google地圖】
【棗莊圖吧地圖】
【棗莊城市吧地圖】
山東省,簡稱:魯,因在太行山之東,故稱山東。金代以前山東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古為齊魯之地,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省會設于濟南。西部連接內陸,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津與渤海灣,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山東省有悠久的歷史與豐厚的文化。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孫子、孫臏、吳起等,均出生于山東。山東是中國的第二人口大省。山東也是工農業大省,對中國內地經濟的貢獻有九分之一強,國內生產總值列第三位。
歷史
龍山文化的蛋殼高柄杯,1976年山東諸城呈子遺址出土。
-
主條目:山東歷史
遠古時期
沂源縣發現的距今四五十萬年前更新世的“沂源人”化石為直立人在中國的例子之一。另外,在山東境內發掘的石器時代文明包括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與龍山文化。漢字的最早發掘品目前追溯到山東龍山文化的陶片。
上古時期
-
主條目:齊魯文化
位于華北平原東部的山東很早就受到華夏文明的影響。商朝建立之前,山東西部曾是商族的活動中心,也是商統治的中心區域;對山東東部未華夏化的東夷人,商王朝通過盟國奄國、薄姑國等進行統治。
公元前11世紀,武王克殷,商紂滅亡,天下更始,周朝建立。武王首封輔佐有功的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于齊;武王的弟弟周公(名旦,后輔佐周成王)則封于魯。
齊國定都臨淄,據《左傳·僖公四年》,其疆域“東至于海、西至于河(黃河)、南至于穆陵(今沂水與臨朐交界處)、北至于無棣(今河北鹽山)”。齊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融合“東夷文化”、“因其俗,簡其禮”,“舉賢而尚功”,務實革新、兼容并包,國力相當鼎盛。齊國的工商業與技術如紡織業也非常發達,有“冠帶衣履天下”的美譽。
魯國定都曲阜,其疆域在《詩經·魯頌·宮》中描述為“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于海邦、淮夷來同”。魯國秉承周朝禮樂典儀,“尊尊而親親”,農業發達,是尊尚仁義、傳統、倫理、人和的“禮儀之邦”。
齊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形成發展有大量貢獻及深遠影響。生于魯都曲阜的孔夫子在這里創始了儒家思想,成為后來中國社會框架與價值觀的基石。孟子、莊子、孫子、墨子、魯班、扁鵲等等都是齊魯兩國對中華文明多方面貢獻的杰出代表。
春秋時期,山東境內還有其它許多小一些的諸侯國,僅見于《左傳》的就有55國之多,其中疆域及影響較大的有萊、莒、滕、向等國,他們后來多被齊、魯兩國并吞。周公東征三年,撲滅三監貴族、紂王子武庚聯合東夷的反叛,齊、魯遂兼并奄、薄姑等國。姜太公又攻滅萊國,齊國勢力擴張至膠東半島。進入戰國時代,齊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而今日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由齊、魯兩國占有。齊國都城臨淄鼎盛時有7萬戶,約35萬人口。公元前249年,楚國攻占魯國;公元前223年,秦國攻陷楚國。
秦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齊國成為最后被秦國吞并的一國。
兩漢
山東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譽,早在春秋時的齊魯時就有發達的農業與手工業,秦漢以來,成為中國的農業中心。山東的糧食不斷沿黃河西溯,供應關中。山東是漢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源頭,臨淄、定陶、亢父(今濟寧)是全國的三大紡織中心,大量精致的紡織品自此源源不斷地輸往西域。
兩漢在今山東設2個州(一級行政區):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兗州。
魏、晉、北朝
后漢末年,山東地區爭戰頻仍,先后有曹操、劉岱、臧霸、張邈于此起兵。 五胡亂華紛戰時期,山東西部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發生了多次大的戰役。五胡亂華后期,慕容部鮮卑建立的南燕割據于山東,定都廣固(今益都),前后共十余年。
在二百年的戰亂中,山東地區經濟生產受到極大破壞。
隋、唐、五代、宋
隋朝極盛時期,今山東地區的戶數占全國總數的21%。隋末戰亂受到極大的破壞,唐太宗貞觀之治和唐高宗永徽之治后,得到恢復和發展。當時主要屬于河南道。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每年都有幾百萬石的粟米運至關中,而青、齊(今青州、濟南)等地的物價仍遠低于中國其它地方。唐代兗州的鏡花綾、青州的仙紋綾,都是馳名全國的精美織品。至晚唐時,戰亂四起。歷任淄青節度使侯希逸,李正己,李正己子李納,李納子李師古,其弟李師道割據山東六十年。后歷經五代十國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短暫政權;期間山東經濟完全停滯.
北宋時期,山東的經濟得到恢復并快速發展,宋徽宗宣和元年到宣和二年(1119年—1120年)宋江聚眾三十六人在梁山(今梁山泊殘存水域是位于山東省東平縣的東平湖)造反,這個故事被寫進元惠宗至正年間成書的《水滸傳》。
金
金代時,將現在的山東省大致范圍分為山東東路(治府在益都)和山東西路(治府在東平)。金代極盛時的金章宗泰和年間,山東西路和山東東路總人口超過一千萬[來源請求]。
蒙古(元)
蒙古帝國入侵金朝,山東殘破,千里無人煙。到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山東只有126萬人、38萬戶。
明
-
主條目: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明太祖洪武年間設立山東。ó敃r包括遼東)。明洪武元年(1368年)光復時,山東“多是無人之地”,朝廷獎勵人民墾荒。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山東的耕地面積有7240余萬畝,居全國第三位。明太宗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以后,京杭大運河沿線的濟寧和臨清由于漕運的發展而繁榮起來。
清
清朝山東省分三道:濟東泰武臨道、登萊青膠道、兗沂曹濟道。清圣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山東耕地達到9000余萬畝。1860年代,煙臺成為山東第一個開放口岸。1895年,在甲午戰爭中,日軍攻占威海,北洋海軍全軍覆沒。1898年,青島和威海分別租借給德國和英國。德國還修筑了從青島通往濟南的膠濟鐵路(1905年),和津浦鐵路的北段(1911年),把山東當作自己的勢力范圍。1899年,義和團從山東興起,攻擊遍布全省的西方傳教士。清末,面對俄國和日本的威脅,東北終于向漢族移民開放,加上民國初年張作霖的鼓勵措施,在100年間有為數上千萬的山東農民闖關東謀生,成為今天東北人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民國
1922年華盛頓會議將青島和膠濟鐵路歸還中華民國。1930年,國民政府從英國手中收回威海。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戰爭中,日軍占領了山東的鐵路和城市,共產黨則在農村建立起沂蒙山、膠東等解放區。國共內戰爆發后,1947年5月,陳毅的華東人民解放軍在孟良崮全殲中央軍精銳部隊張靈甫74師。1948年9月24日,陳毅的部隊攻占濟南,在壽光俘虜逃往青島途中的山東省主席王耀武。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6月2日,中華民國政府第十一綏靖區部隊及美軍從青島撤退后,解放軍進駐,并將其并入山東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山東西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新成立平原省,包括今山東省菏澤、聊城等地,1952年撤銷該省,將其轄區并入山東、河南。江蘇省的徐州和連云港一度也屬于山東管轄。
1980年代以后,山東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有較大發展,在2004年規模工業產值和利潤首次超過廣東成為中國第一工業大省。
地理
地貌
山東地形,中部突起,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東部半島大都是起伏和緩的波狀丘陵區;西部、北部是黃河沖積而成的魯西北平原區,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內山地約占陸地總面積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山東的河流分屬黃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獨流入海。全省平均河網密度為0.24公里/平方公里,長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條,其中,長度在50公里以上的1000多條,較重要的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膠萊河、濰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泗河、萬福河、朱趙新河等。
氣候
氣候方面,山東省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多偏北風,寒冷而干燥;春季氣候多變,多西南大風,地面增溫快,蒸發大,降水少,常干旱;夏季炎熱濕潤,降水集中,時有暴雨冰雹天氣出現;秋季云雨較少,秋高氣爽,個別年份出現秋雨連綿天氣。全省年日照時數為2200-290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 50%-65%,太陽年總輻射量在481-540千焦/平方厘米;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1.0-14.2℃,≥0℃的年平均積溫在 4137-5283℃,≥10℃的年平均積溫在3592-4760℃,年平均無霜期為173-250天;全省年平均降水量為550-950毫米,自東南向西北遞減,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7%-71%;全省農業自然災害主要有旱澇、冰雹、大風、干熱風、低溫霜凍、海潮、病蟲害等。
山東各地年、季、月平均氣溫(℃)資料來源:山東省省情資料庫
|
春 |
夏 |
秋 |
冬 |
|
地點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季平均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季平均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季平均 |
十二月 |
一月 |
二月 |
季平均 |
年平均 |
濟南 |
7.6 |
15.2 |
21.8 |
14.9 |
26.3 |
27.4 |
26.2 |
26.6 |
21.7 |
15.8 |
7.9 |
15.1 |
1.1 |
-1.4 |
1.1 |
0.3 |
14.2 |
青島 |
4.5 |
10.2 |
15.7 |
10.1 |
20.0 |
23.9 |
25.1 |
23.0 |
24.1 |
15.9 |
8.8 |
15.4 |
2.0 |
-1.2 |
0.1 |
0.3 |
12.2 |
淄博 |
6.1 |
13.8 |
20.2 |
13.4 |
25.1 |
26.9 |
25.5 |
25.8 |
20.5 |
14.2 |
6.5 |
13.7 |
-0.5 |
-3.0 |
-0.6 |
-1.4 |
12.9 |
棗莊 |
7.5 |
14.1 |
20.0 |
13.9 |
24.9 |
26.8 |
26.3 |
26.0 |
21.3 |
15.3 |
8.0 |
14.9 |
1.5 |
-0.8 |
1.5 |
0.7 |
13.9 |
東營 |
4.5 |
12.1 |
19.1 |
11.9 |
23.5 |
26.0 |
25.4 |
25.0 |
20.2 |
13.8 |
5.8 |
13.3 |
-1.3 |
-4.0 |
-1.9 |
-2.4 |
11.9 |
煙臺 |
4.3 |
11.2 |
17.8 |
11.1 |
21.7 |
24.7 |
25.0 |
23.8 |
21.2 |
15.6 |
8.4 |
15.1 |
1.6 |
-1.6 |
-0.5 |
-0.2 |
12.5 |
濰坊 |
5.1 |
12.5 |
19.1 |
12.2 |
23.6 |
25.9 |
25.2 |
24.9 |
20.2 |
14.2 |
6.5 |
13.6 |
-0.5 |
-3.2 |
-1.0 |
-1.6 |
12.3 |
濟寧 |
7.3 |
14.2 |
20.2 |
13.9 |
25.4 |
26.9 |
26.0 |
26.1 |
20.7 |
14.8 |
7.1 |
14.2 |
0.4 |
-1.9 |
0.9 |
-0.2 |
13.5 |
濱州 |
5.4 |
13.0 |
19.8 |
12.7 |
24.5 |
26.5 |
25.5 |
25.5 |
20.3 |
13.9 |
5.9 |
13.4 |
-0.9 |
-3.8 |
-1.4 |
-2.0 |
12.4 |
德州 |
6.0 |
14.0 |
20.7 |
13.6 |
25.5 |
26.9 |
25.5 |
26.0 |
20.6 |
14.1 |
5.9 |
13.5 |
-1.0 |
-3.4 |
-0.8 |
-1.7 |
12.9 |
菏澤 |
7.1 |
14.3 |
20.4 |
13.9 |
25.7 |
27.0 |
25.9 |
26.2 |
20.8 |
14.7 |
7.2 |
14.2 |
0.6 |
-1.7 |
1.2 |
0.0 |
13.6 |
聊城 |
6.9 |
14.1 |
20.5 |
13.8 |
25.6 |
26.8 |
25.6 |
26.0 |
20.5 |
14.4 |
6.6 |
13.8 |
-0.1 |
-2.6 |
-0.2 |
-0.8 |
13.2 |
臨沂 |
6.3 |
13.3 |
19.3 |
13.0 |
23.9 |
26.2 |
25.9 |
25.3 |
21.0 |
15.0 |
7.7 |
14.6 |
1.0 |
-1.5 |
0.7 |
0.1 |
13.2 |
泰安 |
6.3 |
13.5 |
19.4 |
13.1 |
24.7 |
26.3 |
25.4 |
25.5 |
20.3 |
14.4 |
6.5 |
13.7 |
-0.3 |
-2.7 |
0.1 |
-1.0 |
12.8 |
泰山 |
-1.6 |
5.6 |
11.3 |
5.1 |
15.6 |
17.8 |
17.1 |
16.8 |
12.5 |
6.8 |
-0.2 |
6.4 |
-6.1 |
-8.6 |
-6.7 |
-7.1 |
5.3 |
土壤
土地資源方面,土地利用類型按一級分類共有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城鄉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8大類,其特點是墾殖率高,后備資源少。因受生物、氣候、地域等因素影響,全省土壤呈多樣化,共有15個土類、36個亞類、85個土屬、257個土種,適宜于農田和園地的土壤主要有潮土、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水稻土、粗骨土6個土類的15個亞類,其中尤以潮土、棕壤和褐土的面積較大,分別占耕地的48%、24%和19%。山東農業歷史悠久,耕地率屬全國最高省份。
水文
水資源方面,山東省分屬于黃、淮、海三大流域,境內主要河流除黃河橫貫東西、大運河縱穿南北外,其余中小河流密布全省,主要湖泊有南四湖、東平湖、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等。全省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76.5毫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為222.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152.6億立方米,扣除重復計算多年平均淡水資源總量為305.8億立方米。另外,黃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為385.8億立方米,90年代因干旱入境水量減少為222 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 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
- 唐朝大部分屬河南道;
- 北宋設京東路,后分京東東、西路;
- 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設置了山東東路、山東西路統軍司,“山東”一詞從此做為一個正式行政區劃的名稱開始使用。
- 元朝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后改山東布政使司;
- 清朝改山東省,下分道,州(府),縣。有三道:濟東泰武臨道、兗沂曹濟道、登萊青膠道。
參考:山東省歷史行政區劃
目前的行政區劃
-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山東省及山東省鄉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截至2008年10月,山東省共有17個設區的市;以下分為140個縣級行政區,包括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和60個縣;以下再分為1869個鄉級行政區,包括478個街道辦事處、1113個鎮、271個鄉和7個其它鄉級行政區。
地圖 |
# |
行政區 |
行政級別 |
 |
1 |
濟南市 |
副省級城市 |
2 |
青島市 |
副省級城市 |
3 |
濱州市 |
地級市 |
4 |
德州市 |
地級市 |
5 |
東營市 |
地級市 |
6 |
菏澤市 |
地級市 |
7 |
濟寧市 |
地級市 |
8 |
萊蕪市 |
地級市 |
9 |
聊城市 |
地級市 |
10 |
臨沂市 |
地級市 |
11 |
日照市 |
地級市 |
12 |
泰安市 |
地級市 |
13 |
濰坊市 |
地級市 |
14 |
威海市 |
地級市 |
15 |
煙臺市 |
地級市 |
16 |
棗莊市 |
地級市 |
17 |
淄博市 |
地級市 |
人口
山東省各市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山東省 |
157,126.31 |
93,669,800 |
93,455,308 |
濟南市 |
8,000.80 |
6,571,500 |
6,048,508 |
青島市 |
11,175.30 |
8,386,700 |
7,579,910 |
淄博市 |
5,965.17 |
4,483,900 |
4,195,884 |
棗莊市 |
4,563.22 |
3,640,400 |
3,801,895 |
東營市 |
7,923.26 |
1,990,900 |
1,830,889 |
煙臺市 |
13,746.47 |
6,994,500 |
6,514,743 |
濰坊市 |
16,004.89 |
8,836,100 |
8,591,336 |
濟寧市 |
11,194.27 |
7,916,600 |
8,182,655 |
泰安市 |
7,761.83 |
5,433,400 |
5,525,667 |
威海市 |
5,697.98 |
2,799,600 |
2,510,553 |
日照市 |
5,347.99 |
2,722,900 |
2,833,812 |
萊蕪市 |
2,246.21 |
1,267,800 |
1,253,491 |
臨沂市 |
17,201.67 |
9,799,400 |
10,274,995 |
德州市 |
10,356.32 |
5,452,800 |
5,616,713 |
聊城市 |
8,714.57 |
5,536,600 |
5,807,478 |
濱州市 |
9,032.60 |
3,671,200 |
3,744,817 |
菏澤市 |
12,193.85 |
8,165,500 |
9,141,962 |
經濟
-
主條目:山東經濟
2011年山東省各地市主要經濟指標[1](初值)
(單位:人均收入/元;比重、增幅/%;其他/億元)
總計 |
45,429 |
7,034 |
100 |
10.9 |
3,456 |
1,258 |
22,792 |
8,342 |
濟南 |
4,406.30 |
682.22 |
9.70 |
10.6 |
325.4 |
60.5 |
28,892 |
10,412 |
青島 |
6,615.60 |
1,024.28 |
14.56 |
11.7 |
566.0 |
405.8 |
28,567 |
12,370 |
淄博 |
3,280.23 |
507.87 |
7.22 |
12.0 |
203.6 |
53.2 |
24,955 |
10,878 |
棗莊 |
1,561.68 |
241.79 |
3.44 |
10.9 |
100.1 |
8.4 |
20,193 |
8,397 |
東營 |
2,676.35 |
414.37 |
5.89 |
12.7 |
135.3 |
43.6 |
27,343 |
10,025 |
煙臺 |
4,906.83 |
759.71 |
10.80 |
12.1 |
303.2 |
266.9 |
26,542 |
11,716 |
濰坊 |
3,541.85 |
548.38 |
7.80 |
11.0 |
253.9 |
103.6 |
22,508 |
10,409 |
濟寧 |
2,896.70 |
448.49 |
6.38 |
10.8 |
207.1 |
30.7 |
22,406 |
8,712 |
泰安 |
2,304.30 |
356.77 |
5.07 |
11.5 |
138.1 |
11.9 |
22,687 |
8,974 |
威海 |
2,110.95 |
326.83 |
4.65 |
10.7 |
136.4 |
107.4 |
25,290 |
12,334 |
日照 |
1,214.07 |
187.97 |
2.67 |
12.1 |
68.5 |
39.1 |
20,098 |
8,756 |
萊蕪 |
611.88 |
94.74 |
1.35 |
10.6 |
39.2 |
11.4 |
23,509 |
9,626 |
臨沂 |
2,770.45 |
428.94 |
6.10 |
12.0 |
141.3 |
36.2 |
24,232 |
8,018 |
德州 |
1,950.71 |
302.02 |
4.29 |
11.7 |
95.1 |
17.5 |
19,771 |
8,350 |
聊城 |
1,905.19 |
294.98 |
4.19 |
12.3 |
96.6 |
18.8 |
20,649 |
7,735 |
濱州 |
1,817.58 |
281.41 |
4.00 |
12.0 |
130.8 |
28.4 |
22,540 |
8,744 |
菏澤 |
1,475.70 |
228.48 |
3.25 |
14.0 |
111.6 |
14.4 |
16,658 |
7,119 |
山東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以及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也是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來經濟總量居第3位。1979-2008年30年,按絕對數比,2008年GDP總量為1978年的137倍(不變價,基于同期全國平均物價水平為基準),GDP年均增速11.6%,僅次于廣東、浙江、福建和內蒙古居全國第5位。1978-2008年,除1979、1981、1986、1989和1990年5個年份,其余年份GDP年增長率高于10%,GDP增幅最高的年份為1993年,年增長率達到20.4%。山東省GDP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從1978年的第4位,至2007年穩居第3位。山東1988年GDP總量首次突破1千億元,2002年突破1萬億元,2006年突破2萬億元;诿涝鬯,1995年突破500億美元,2000年破1千億美元,2010年破5000千億美元達到5,786億美元。山東人均經濟占有量一直處在前10位,2008年人均GDP為32,936元(4,021美元),2010年41,106元(6,072美元),高于同期全國人均水平37個百分點居第9位。2011年GDP總量(最終核實數)達到45,361.85億元(7,023.26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增幅達到10.9%,占全國的比重達到9.62%,人均47,190元,約合7,306美元[2]。
農業
山東是中國的農業大省,農業增加值長期穩居中國各省第一位。山東不僅栽培植物、飼養畜禽品種資源豐富,而且可資利用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也很豐富。在植物資源中,有小麥、玉米、地瓜等糧食作物和棉花、花生等經濟作物40多種,有蔬菜、瓜類60多種,有林木、果樹、茶樹、桑樹、柞嵐等木本植物660多種,有淀粉糖類、脂肪油類、纖維類、芳香油類、鞣酸栲膠類、藥用類、土農藥類等野生經濟植物1350多種。在動物資源中,有家畜、家禽等飼養動物10多種,有中小型哺乳獸類55種,有留鳥、夏候鳥、冬候鳥、旅鳥270 多種,有害蟲天敵563種,有農業害蟲763種。此外還有內陸水生維管束植物30多種,內陸淡水魚類70多種。山東省的糧食產量較高,糧食作物種植分夏、秋兩季。夏糧主要是冬小麥,秋糧主要是玉米、地瓜、大豆、水稻、谷子、高粱和小雜糧。其中小麥、玉米、地瓜是山東的三大主要糧食作物。
工業
山東的工業發達,工業總產值及工業增加值據中國各省前三位,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較多,號稱“群象經濟”,F在山東正在準備投巨資打造半島先進制造業基地,以后山東的制造業會更上一層樓。
此外由于山東是全國重要的糧棉油肉蛋奶的產地,因此在輕工業特別是紡織和食品工業相當發達。
重工業企業發展迅速,重點工礦業企業有齊魯石化、山東電力、山東鋼鐵(濟鋼、萊鋼、金嶺鐵礦、日照鋼鐵)、山東;、勝利油田、兗礦集團、中國鋁業山東鋁廠、南山集團、晨鳴紙業等。
服務業
山東省服務行業的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在金融領域和高端服務方面還相當滯后,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山東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交通
高速公路
- 參見:山東高速公路
山東有密集的高速公路網,通車里程至2008年底為4285公里,居全國前列。1993年建成第一條濟青高速公路,F有的“三縱兩橫”網絡主要包括南北向的京福、京滬、沈海三線與東西向的青蘭、青銀兩線。全省多數城市之間可在半日互達。新建成的與在建的高速公路多基于“五縱四橫一環”的藍圖。山東省計劃在2012年使高速公路的通車里程達到5000公里,實現全省80%的縣、市、區由高速公路全程連接。
依托一流的密集的優質公路網,山東的公路客運極其發達。濟南長途客運總站是全國較大的客運站之一,日均發送旅客7萬人次,春運時期可達到15萬人次,這里有發往全省各地的班車,也發往北京、天津、河南、河北、東北、上海、內蒙、湖北、陜西、山西、新疆等地的車次。
山東的高速公路
代碼 |
名稱 |
連接地點 |
境內里程 |
省內里程起點 |
省內里程終點 |
主要途經地區 |
G2 |
京滬高速 |
北京 |
上海 |
482公里 |
樂陵 |
臨沂紅花埠 |
樂陵、商河、濟南、萊蕪、蒙陰、臨沂 |
G3 |
京臺高速 |
北京 |
臺北 |
369公里 |
德州北 |
張山子 |
德州、禹城、濟南、泰安、曲阜、滕州 |
G15 |
沈海高速 |
沈陽 |
? |
360公里 |
煙臺 |
汾水 |
煙臺、萊西、膠州、膠南 |
G1511 |
日蘭高速 |
日照 |
蘭考 |
413公里 |
日照 |
東明 |
臨沂、曲阜、濟寧、菏澤 |
G18 |
榮烏高速 |
榮成 |
烏海 |
106公里 |
榮成 |
東營 |
威海、煙臺、濰坊、濱州 |
G20 |
青銀高速 |
青島 |
銀川 |
419公里 |
城陽流亭立交 |
夏津 |
青島、濰坊、淄博、濟南 |
G2011 |
青新高速 |
青島 |
平度新河鎮 |
84公里 |
青島 |
平度新河鎮 |
即墨、萊西、萊陽 |
G22 |
青蘭高速 |
青島 |
蘭州 |
307公里 |
青島 |
莘縣 |
黃島、諸城、沂源、萊蕪、泰安、濟南、聊城 |
G25 |
東青高速 |
東營 |
青州 |
89公里 |
墾利縣五一村 |
青州城北于家莊處 |
東營、青州 |
G35 |
濟廣高速 |
濟南 |
廣州 |
154公里 |
濟南 |
曹縣 |
長清、平陰、東平、汶上、梁山、鄆城 |
G2001 |
濟南繞城高速 |
|
|
公里 |
|
|
濟南環城 |
S1 |
濟聊高速 |
濟南 |
聊城 |
147公里 |
濟南黃河二橋 |
館陶縣 |
茌平、聊城、冠縣 |
S11 |
煙海高速 |
煙臺 |
海陽 |
公里 |
煙臺 |
海陽 |
|
S12 |
濱德高速 |
濱州 |
德州 |
公里 |
濱州 |
德州 |
|
S14 |
高邢高速 |
高唐 |
邢臺 |
公里 |
高唐 |
臨清 |
|
S16 |
榮濰高速 |
榮成 |
濰坊 |
公里 |
榮成 |
濰坊 |
文登、乳山、萊陽、萊西、平度 |
S17 |
蓬棲高速 |
蓬萊 |
棲霞 |
公里 |
蓬萊 |
棲霞 |
|
S19 |
龍青高速 |
龍口 |
青島 |
公里 |
龍口 |
青島 |
|
S21 |
新濰高速 |
平度新河鎮 |
濰坊 |
公里 |
平度新河鎮 |
濰坊 |
|
S23 |
濰日高速 |
濰坊 |
日照 |
公里 |
濰坊 |
日照 |
|
S24 |
威青高速 |
威海 |
青島 |
200公里 |
威海蒿泊 |
煙青公路即墨立交 |
文登、乳山、海陽 |
S26 |
萊泰高速 |
萊蕪 |
泰安 |
公里 |
萊蕪 |
泰安 |
|
S28 |
陽安高速 |
陽谷 |
安陽 |
公里 |
陽谷 |
莘縣 |
|
S29 |
濱萊高速 |
濱州 |
萊蕪 |
公里 |
濱州 |
萊蕪 |
|
S31 |
泰新高速 |
泰安 |
新泰 |
公里 |
泰安 |
新泰 |
|
S32 |
菏東高速 |
菏澤 |
東明 |
公里 |
菏澤 |
東明 |
|
S33 |
濟徐高速 |
濟南 |
徐州 |
公里 |
濟南 |
魚臺 |
|
S38 |
嵐曹高速 |
嵐山 |
曹縣 |
公里 |
嵐山 |
曹縣 |
臨沭、蒼山、棗莊、微山、魚臺、成武 |
S39 |
德商高速 |
德州 |
商丘 |
公里 |
德州 |
曹縣 |
|
S61 |
青島流亭機場高速 |
青島 |
流亭機場 |
公里 |
青島 |
流亭國際機場 |
|
鐵路
南北走向的主要有京滬、京九、京滬高速鐵路、藍煙等鐵路。京滬鐵路最為繁忙,在山東境內有三條復線,其中一條是貨運專用。藍煙鐵路連接青島、煙臺兩大港口。
東西走向的主要有膠濟等鐵路。2006年膠濟鐵路電氣化改造完成,成為山東省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目前膠濟鐵路已經建成了客運專線,實現了客貨分運,最高時速可以達到200千米。還有石德、兗石、邯濟、新兗鐵路及一些通往礦區的支線。
省境內樞紐性的鐵路樞紐及其匯通的鐵路線列舉如下:濟南樞紐(京滬-膠濟-邯濟)、青島樞紐(膠濟-膠新-膠黃-藍煙)、德州樞紐(京滬-石德,北京鐵路局管)、兗州樞紐(京滬-新兗-兗石)、菏澤樞紐(京九-新兗)。
按照鐵道部的劃分,山東省內現有特等火車站3個,分別為濟南站(客貨運車站))、濟南西站(全國十大路網級貨運編組站之一)、青島站(客運車站)
鐵道部濟南鐵路局在2008年調整后管轄山東全。ǔ轮荩┖停ú澈hF路輪渡及旅順西站)地區干支線鐵路網。濟南鐵路局,包括濟南西、濟南兩大機務段,濟南、青島、濟南西,3座特等火車站,濟南、青島兩大客運段。負責濟南西-山海關,石家莊-濟南-青島等多條重要交路。保障青島、日照等沿海港口樞港運輸,晉煤與內陸其他物資出海和北京、東北地區與江浙地帶鐵路運輸。在2007年全國企業500強中,居于鐵路企業的中上等。
航空
山東的主要機場有濟南遙墻國際機場、青島流亭國際機場、青島膠州機場、煙臺萊山國際機場、臨沂機場、威海機場、濟寧曲阜機場、東營機場、濰坊機場。另外,還有一處海上救援機場,位于煙臺蓬萊市。
海運
山東主要有青島、煙臺、濰坊、日照、威海、龍口、東營、羊角溝等港口。青島港始建于1892年,港口總吞吐量3億噸(2008年度),居于中國內地海港的第五位,同期日照港、煙臺港分列國內第十和第十三位。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1002萬TEU標準箱(2008年度),居中國內地海港的第五位,是世界15大集裝箱港口之一,同時煙臺港列國內第十二位。青島港有前往日本下關港的渡輪航行。煙臺港則由煙臺中韓輪渡有限公司運營煙臺-仁川國際輪渡航線。威海有威海-大連、威海-仁川、龍眼港-平澤、石島-仁川客貨滾裝航線。
觀光
山東省的旅游線路主要為兩條,一是東部的海濱休閑游,包括青島、蓬萊長島等旅游景點。二是西部的“一山一水一圣人”線路,“一山”指泰山、“一水”指濟南泉水(一說“一水”指黃河,但是“山水圣人”的出處為一清朝學子,且清朝光緒之前黃河并不流經山東,顯然“一水”指黃河是錯誤的),“一圣人”指孔子,即曲阜的孔府、孔林、孔廟。
風景名勝
世界文化遺產
泰山是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同時評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名勝。海拔1545米,相對高度1391米,在周圍平原丘陵的襯托下,格外雄偉,有“五岳獨尊”、“天下第一山”的稱號,也是歷代封建帝王登高“封禪”的地方。泰山不僅有雄渾壯麗的自然風光,更有厚重璀璨的歷史文化,泰山上下有20余處古建筑群、以及歷代帝王與文人留下的1400多石刻。泰山是天然的山岳公園,又是中華歷史與文化的縮影。在泰山極頂的四個方向,有“旭日東升”、“云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四大景觀。
曲阜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孔子過世一年后由魯哀公建立?琢直久爸潦チ帧,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也是世界上較大、延續最久、保留最完整的宗族墓地與人造林園?赘卜Q“圣府”,緊鄰孔廟東側,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私人莊園,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貴族府第。
AAAAA級景區
- 青島
- 嶗山風景區:位于黃海海岸的嶗山是道教名山。海拔約1133米,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稱號。
- 泰安
- 曲阜
- 威海
- 劉公島風景名勝區:威海衛——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的創始地。
- 煙臺
- 蓬萊閣景區:位于煙臺地區蓬萊市,素有“人間仙境”的美譽,是傳說中“八仙”過海的地方。
- 南山公園:位于煙臺市內。
AAAA級景區
- 濟南
- 趵突泉公園:趵突泉是“泉城”濟南七十二泉之冠,泉池內立著“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書法家王鐘霖墨跡。位于濟南市內,東鄰泉城廣場,北接五龍潭公園。
- 大明湖公園:大明湖由濟南眾泉泉水匯流而成,名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描述這里的濟南美色。
- 千佛山公園:濟南南部山群中最著名的景觀,千佛山古名歷山,內含如“興國禪寺”等佛教廟宇多處,其內有一石樁,傳為秦瓊栓馬處。千佛山在大明湖湖面上倒影,形成濟南一大景觀,曰為“佛山倒影”。
- 靈巖寺旅游區
- 紅葉谷生態文化旅游區
- 濟南野生動物世界(跑馬嶺景區)
- 青島
- 前海風景區:位于市南區前海一線,有濱海步行道將個景點串聯
- 煙臺
- 云峰山(又名文峰山、寒同山、筆架山):位于煙臺地區萊州市區西郊萊州城南15華里處。自山麓至山頂,分布歷代刻石37處。聞名于海內外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書法家鄭道昭于公元511年,在此山留下了寶貴題刻17處,均刻在山內險峻的摩崖之上。鄭道昭被譽為“北方之圣手”,著名的《滎陽鄭文公之碑》高2.8米,寬3.6米,為魏碑之冠。另有《論經書詩》、《觀海童詩》等亦為名刻。其字體承隸啟楷,書法謹嚴渾厚,蒼勁飄逸,歷來為金石家、書法家所推崇。
- 濰坊
- 仰天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青州城西南45公里,一竅仰穿,天光下射而故名仰天山。奇花異草豐富,林相完整,群落多樣,大部分區域為天然次生林,其自然環境基本上處于平衡狀態。。
- 沂山景區:沂山古稱“海岱”“海岳”,又有“東泰山”“小泰山”之稱。居中國五大鎮山之首。
- 威海
- 成山頭風景名勝區;位于山東半島的最東端,又名“天盡頭”。距離韓國94海浬。
- 赤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榮成市石島管理區。
- 銀灘旅游度假區:位于威海乳山。
- 淄博
- 原山國家森林公園
- 聊齋園:蒲松齡的故居,寫作聊齋志異的地方。
- 臨沂
- 蒙山:海拔1156米,是山東的第二高峰。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蒙山亦稱“東蒙”、“東山”,為泰沂山脈系的一個分支,位于東徑117°35′-118°20′和北緯35°10′-38°之間,跨臨沂市平邑、蒙陰、費縣和沂南四縣,西北東南走向,綿亙75公里,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主峰龜蒙頂(因狀如巨龜而名)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距泰山120公里,與之遙相呼應,堪稱伯仲,素有“岱宗之亞”的美譽;另有較大山峰300余座,深谷陡澗300余條,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說。
- 梁山
- 水泊梁山景區:是《水滸》故事的淵源所在,名揚海內、久負盛譽。
- 棗莊
-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
- 冠世榴園生態文化旅游區
- 微山湖濕地紅荷旅游區
-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
- 臺兒莊古城
- 漢諾莊園
- 魯南水城·棗莊老街
- 滕州盈泰生態溫泉度假村
- 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 菏澤
- 曹州牡丹園:位于菏澤市區內,是國內面積最大、品種最的牡丹園。菏澤自古著有中國牡丹之鄉的美稱,每年4月中旬-5月上旬牡丹盛開的季節,菏澤各牡丹園便會涌來各省各市的游客前來觀賞、欣賞牡丹。
- 孫臏旅游城:坐落在鄄城縣東北20公里處的宋樓鄉境內,占地999畝。整個景區分為三大區域:孫臏紀念區、佛教文化區、園林游覽區。其北臨吉山河,西南臨向陽河,形成了“二龍戲珠”的風水寶地。
- 水滸文化城:是山東省旅游局重點扶持的旅游項目,也是菏澤市旅游業發展的重點項目,由宋江武校投資建設的集武術交流、水滸文化街的風情展示和狗娃藝術團精彩表演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景觀,是水滸旅游線的門戶景區。
文化
全省共有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9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山東段)、39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已被撤銷的1處)。
-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泰山、嶗山、膠東半島海濱、博山、青州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濟南、青島、聊城、鄒城、臨淄、泰安
-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濟寧、青州、淄博、蓬萊、濰坊、臨沂、臨清、莒縣、煙臺、棗莊、嶧城、臺兒莊、滕州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 榮成市石島管理區寧津辦事處東楮島村棗莊市嶧城區峨山鎮前利增村
- 重點大學:隸屬于國家教育部的“211工程”重點大學有位于濟南市和威海市的山東大學、位于青島市的中國海洋大學、位于東營市和青島市的中國石油大學、和位于威海市的哈爾濱工業大學。
傳統地方語言新分類
山東省的方言細分幾個小區別的地方語言。
山東方言內部存在不少差異,這表現在語音、詞匯、語法各方面。錢增怡、高文達等學者根據各地方言特點,將其分成兩個大區:西區、東區;四個小區:西齊區、西魯區、東濰區、東萊區。
西區69個縣市
- 西齊小區41個縣市:濟南、歷城、章丘、平陰、濟陽、沾化、利津、廣饒、博興、桓臺、淄博、鄒平、高青、濱州、無棣、樂陵、陽信、惠民、商河、泰安、萊蕪、新泰、岱岳、肥城、臨邑、德州、陵縣、平原、禹城、武城、齊河、夏津、臨清、高唐、茌平、東阿、聊城、陽谷、梁山、莘縣、冠縣。
- 西魯小區27個縣市:臨沂、郯城、蒼山、費縣、平邑、棗莊、滕州、嶧城、薛城、臺兒莊、山亭、微山、泗水、曲阜、鄒城、寧陽、兗州、濟寧、東平、汶上、鄆城、巨野、嘉祥、金鄉、成武、單縣、鄄城、東明、菏澤、定陶、曹縣。
東區40個縣市
- 東萊小區15個縣市:威海、榮成、文登、乳山、煙臺、牟平、海陽、長島、蓬萊、龍口、福山、招遠、棲霞、萊陽、萊西。
- 東濰小區25個縣市:萊州、平度、即墨、青島、嶗山、膠州、高密、昌邑、寒亭、壽光、濰坊、青州、昌樂、臨朐、安丘、諸城、膠南、五蓮、日照、莒縣、莒南、沂水、沂南、蒙陰、沂源。
以上大致是西齊區歸冀魯官話,西魯區歸中原官話,東萊和東濰歸膠遼官話。
傳統地方語言傳統分類
山東方言的另一種劃分方法,即按官話,片,小片這一傳統方式來分,方言區與行政區劃不是嚴格對應的,有時存在一個縣內部分鄉鎮屬于另一方言區。
中原官話
兗菏片
-
- 濟寧:濟寧市區、魚臺、微山、泗水、曲阜、鄒城、兗州、汶上、嘉祥、金鄉
-
- 菏澤:牡丹區、鄆城、巨野、成武、單縣、鄄城、東明、定陶、曹縣
冀魯官話
石濟片
滄惠片
膠遼官話
登連片
- 煙威小片
- 青島市:萊西市
- 煙臺市:芝罘區、福山區、萊山區、牟平區、招遠市、棲霞市、萊陽市、海陽市
- 威海市:環翠區、榮成市、文登市、乳山市
青州片
- 膠蓮小片
- 青島市: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即墨市、膠州市、膠南市、平度市
- 濰坊市:高密市、安丘市、諸城市
- 日照市:五蓮縣
- 臨沂市:沂水縣
傳統文化
各地節日會展
山東各地的文化及經濟節日會展根據山東旅游資訊網及其他網站的資料整理
節日會展活動名稱 |
日期 |
煙臺毓璜頂廟會 |
2月16日至22日 |
青島蘿卜會元宵山會 |
農歷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 |
青島海云庵糖球會 |
農歷正月十六至正月二十一 |
濟寧梁山國際水滸文化節 |
4月 |
泰安東岳會廟會 |
4月1日至3日 |
泰安肥城桃花節 |
4月5日至15日 |
淄博國際陶瓷琉璃藝術節 |
4月16日至22日 |
煙臺昆侖山踏春節 |
4月16日至28日 |
煙臺龍口國際徐福文化節 |
4月18日至20日 |
煙臺萊陽梨花節 |
4月20日 |
濰坊國際風箏會 |
4月20日至25日 |
濰坊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 |
4月20日至27日 |
菏澤國際牡丹花會 |
4月22日至28日 |
日照“五蓮之春”杜鵑花節 |
4月24日至5月6日 |
煙臺牟氏莊園民俗游 |
4月28日至5月8日 |
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游節 |
4月30日至5月8日 |
淄博國際聊齋文化旅游節 |
4月30日至5月8日 |
濱州博興國際小戲藝術節 |
5月1日至10日 |
煙臺五彩繽紛美食節 |
5月4日至8日 |
煙臺長島“漁家樂”民俗文化旅游節 |
5月5日至7日 |
煙臺萊州月季花節 |
5月25日 |
濟南國際藝術歌會 |
5月至10月 每月一場 |
濟南明湖荷花節 |
6月30日至8月20日 |
萊蕪房干生態旅游節 |
7月至8月 |
滕州微山湖濕地紅荷節 |
8月8日 |
濟寧微山湖荷花節 |
8月10日 |
青島國際啤酒節 |
8月17日至9月1日 |
煙臺蓬萊“和平頌”國際青少年文化藝術節 |
8月20日至25日 |
泰山國際登山節 |
9月6日至10日 |
煙臺張裕國際葡萄酒節 |
9月7日至10日 |
德州樂陵金絲小棗節 |
9月中旬 |
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
9月26日至10月10日 |
棗莊石榴節 |
9月末 |
中國(青州)花卉博覽交易會 |
9月底至10月初 |
日照劉家灣趕海節 |
10月1日至5日 |
濰坊昌樂國際寶石節 |
4月末-5月初[注 1] |
威海國際釣魚節 |
10月8日至15日 |
棗莊抱犢崮紅葉節 |
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 |
濟南千佛山廟會 |
農歷九月九日 |
蒙山長壽旅游節 |
農歷九月九日 |
宗教
- 參見:山東宗教
齊魯名人
- 古代:孔丘、孟軻、曾參、墨翟、孫武、吳起、孫臏、姜尚、司馬穰苴、扁鵲、魯班、劉熙、孟喜、匡衡、王羲之、顏真卿、奚仲、諸葛亮、王祥、劉洪、劉勰、鄭玄、張擇端、戚繼光、左寶貴、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賈思勰、東方朔、左思、孔融、 王粲、劉楨、王戍、劉峻、于慎行、蒲松齡、蘭陵笑笑生、孔尚任、李先開、仲長統、劉統勛、劉墉、顏回、劉表等
- 民國至今:江青、張春橋、康生、萬里、宋平、田紀云、季羨林、張自忠、傅斯年、王盡美、丁肇中、任繼愈、 臧克家、焦裕祿、孔繁森、谷牧、李建國、遲浩田、王滬寧、王樂泉、張萬年、李繼耐、羅干、李肇星、田文聚、馬金鳳、劉大為、乍啟典、李苦禪、王成喜、韓美林、莫言、喬羽、孫榮山、李念云、非凡、靳東、倪萍 歐陽中石、谷建芬 、白宗伶韋唯、江濤、彭麗媛、景崗山、凌峰、趙記軍、許鏡清、謝天笑、劉大成、朱之文 成龍、黃渤、李雪健、唐國強、范冰冰、夏雨、黃曉明、陳好、林永健、高亞麟、鞏俐、宋佳 、范明、大S、小S、郭曉冬、林青霞、練喻軒、王艷、馬天宇、伊能靜、孫松、焦恩俊 谷德昭、姜昆、牛群、朱時茂、黃宏、魏積安、郭冬臨于海、王俊法、李慧、李明治、楊曉靖、柳海龍、趙記剛、梁振英、張瑞敏、譚旭光、李登海、劉大為、韓美林等
教育
山東省義務教育實現較高水平,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99.87%,初中三年鞏固率98.63%。技工教育加快發展,新增技師學院14所,高級技工學校4所,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1所,全省技工學校招生14.8萬人,技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8%。
高等教育
- 參見:山東省高等學校列表
政治
政府
-
主條目:山東省人民政府
歷任領導
省委書記
在職年份 |
姓名 |
籍貫或出生地 |
簡要評論及重要貢獻 |
|
康生 |
山東諸城 |
|
1949年12月-1950年08月 |
傅秋濤 |
湖南平定 |
|
1950年08月-1954年08月 |
向明 |
山東臨朐 |
|
1954年08月-1960年10月 |
舒同 |
江西東鄉 |
|
1960年10月-1961年04月 |
曾希圣 |
湖南資興 |
|
1961年04月-1967年02月 |
譚啟龍 |
江西永新 |
|
1967年02月-1971年03月 |
王效禹 |
山東青州 |
|
1971年03月-1974年11月 |
楊得志 |
湖南醴陵 |
|
1974年11月-1982年12月 |
白如冰 |
陜西清澗 |
|
1982年12月-1985年06月 |
蘇毅然 |
四川蒼溪 |
|
1985年06月-1988年12月 |
梁步庭 |
山東微山 |
|
1988年12月-1994年10月 |
姜春云 |
山東萊西 |
|
1994年10月-1997年04月 |
趙志浩 |
山東龍口 |
|
1997年04月-2002年11月 |
吳官正 |
江西余干 |
|
2002年11月-2007年03月 |
張高麗 |
福建晉江 |
|
2007年03月-2008年03月 |
李建國 |
山東鄄城 |
|
2008年03月- |
姜異康 |
山東招遠 |
|
省長
在職年份 |
姓名 |
籍貫或出生地 |
簡要評論及重要貢獻 |
|
康生 |
山東諸城 |
|
1955年-1958年11月 |
趙健民 |
山東冠縣 |
|
1958年11月-1963年12月 |
譚啟龍 |
江西永新 |
|
1963年12月-1967年05月 |
白如冰 |
陜西清澗 |
|
1967年05月-1971年03月 |
王效禹 |
山東青州 |
|
1971年03月-1974年11月 |
楊得志 |
湖南醴陵 |
|
1974年11月-1979年12月 |
白如冰 |
陜西清澗 |
|
1979年12月-1982年12月 |
蘇毅然 |
四川蒼溪 |
|
1982年12月-1985年06月 |
梁步庭 |
山東微山 |
|
1985年06月-1987年06月 |
李昌安 |
遼寧臺安 |
|
1987年06月-1989年03月 |
姜春云 |
山東萊西 |
|
1989年03月-1995年02月 |
趙志浩 |
山東龍口 |
|
1995年02月-2001年12月 |
李春亭 |
山東棲霞 |
|
2001年12月-2003年01月 |
張高麗 |
福建晉江 |
|
2003年01月-2007年06月 |
韓寓群 |
江蘇睢寧 |
|
2007年06月- |
姜大明 |
山東榮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