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地圖: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地圖
【石家莊地圖】:
【石家莊百度地圖】
【石家莊公交線路查詢】
【石家莊搜狗地圖】
【石家莊google地圖】
【石家莊圖吧地圖】
【石家莊城市吧地圖】
【廊坊地圖】:
【廊坊百度地圖】
【廊坊公交線路查詢】
【廊坊搜狗地圖】
【廊坊google地圖】
【廊坊圖吧地圖】
【廊坊城市吧地圖】
【保定地圖】:
【保定百度地圖】
【保定公交線路查詢】
【保定搜狗地圖】
【保定google地圖】
【保定圖吧地圖】
【保定城市吧地圖】
【滄州地圖】:
【滄州百度地圖】
【滄州公交線路查詢】
【滄州搜狗地圖】
【滄州google地圖】
【滄州圖吧地圖】
【滄州城市吧地圖】
【承德地圖】:
【承德百度地圖】
【承德公交線路查詢】
【承德搜狗地圖】
【承德google地圖】
【承德圖吧地圖】
【承德城市吧地圖】
【邯鄲地圖】:
【邯鄲百度地圖】
【邯鄲公交線路查詢】
【邯鄲搜狗地圖】
【邯鄲google地圖】
【邯鄲圖吧地圖】
【邯鄲城市吧地圖】
【衡水地圖】:
【衡水百度地圖】
【衡水公交線路查詢】
【衡水搜狗地圖】
【衡水google地圖】
【衡水圖吧地圖】
【衡水城市吧地圖】
【秦皇島地圖】:
【秦皇島百度地圖】
【秦皇島公交線路查詢】
【秦皇島搜狗地圖】
【秦皇島google地圖】
【秦皇島圖吧地圖】
【秦皇島城市吧地圖】
【唐山地圖】:
【唐山百度地圖】
【唐山公交線路查詢】
【唐山搜狗地圖】
【唐山google地圖】
【唐山圖吧地圖】
【唐山城市吧地圖】
【邢臺地圖】:
【邢臺百度地圖】
【邢臺公交線路查詢】
【邢臺搜狗地圖】
【邢臺google地圖】
【邢臺圖吧地圖】
【邢臺城市吧地圖】
【張家口地圖】:
【張家口百度地圖】
【張家口公交線路查詢】
【張家口搜狗地圖】
【張家口google地圖】
【張家口圖吧地圖】
【張家口城市吧地圖】
河北省是中國的一個省,簡稱冀。河北位于東經113°31'至119°53',北緯36°01'至42°37'之間,地處華北,黃河下游以北,故稱河北。西為太行山地,北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其余為河北平原,面積為18.77萬平方公里。
東臨渤海,包圍著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門戶,自古即是京畿要地。周邊鄰接省區還有遼寧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全省最高峰是小五臺山的主峰北臺(海拔2882米),全省面積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會是石家莊市。因省境于《禹貢》為冀州之地,故簡稱冀。
歷史
-
主條目:河北歷史
河北省是中國一個古老的文明發源地,據說當年伏羲就是在邢臺一帶生活,黃帝曾在涿鹿大戰蚩尤。
春秋戰國時期河北省北部屬于燕國,南部屬于中山國、趙國和魏國。保定市是當時的燕趙分界線,在保定市中心原存有“燕趙分界石”。當年燕國太子丹送別荊軻去刺秦王就是在燕國國界易水河分別,現在易縣的易水旁尚有古跡荊軻塔。
中山國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白狄人的千乘之國,國都位于今平山縣三汲鄉境內。邯鄲曾是趙國都城,現存有趙武靈王修建的“叢臺”,市中還存在傳說中趙國丞相藺相如為避免和老將廉頗爭執而讓路的“回車巷”。
臨漳縣一帶的漳河是魏國西門豹修建的最早的水利工程,因為“河伯娶婦”的故事而出名。
秦始皇時期這里屬于巨鹿郡、邯鄲郡、恒山郡、齊郡、濟北郡、上谷郡、代郡、漁陽郡、右北平郡的地域。
兩漢時在河北設立幽州和冀州,曹魏曹操曾在漳河畔修建“銅雀臺”,命其子曹植作名篇《銅雀臺賦》。 北晉時屬冀州,五胡十六國和北朝時期先后被后趙、前燕、前秦、后秦、西燕、北燕、南燕、北魏、東魏、北齊、北周統治。
隋朝時屬冀州。
唐代為河北道,安祿山曾任范陽節度史,唐天寶末年,就是從這里起兵反唐。
北宋時分為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北部屬于遼國,是兩國經常交戰的地方。在世界各地博物館享有盛名的遼代瓷大羅漢像就是從易縣的山洞中被外國人盜走的。
金代時屬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中都府路
元代河北為中央直屬的中書省。
明代為北直隸承宣布政使司,仍屬中央直轄,天津開始設縣,晚明時,徐光啟開始將南方的稻向河北沿海移植,開啟了中國北方種稻的歷史。
清代稱直隸省。雍正八年起,直隸總督駐保定府(今保定市),現存有當時的直隸總督署。清晚期,唐山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第一座現代化煤礦。京張鐵路是北京通往張家口的鐵路,是第一條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有許多發明被世界各國鐵路采用。1928年改名河北省。
中華民國時被分為察哈爾、熱河、河北三省,河北省省會設在保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原察哈爾、熱河省的一部分并入河北省,省會仍設在保定。1958年由于天津市的工業發達,省會遷往天津,在此期間天津有大量的工廠企業和高校前往河北省內。1966年天津重新升格為直轄市,省會遷回保定。文化大革命期間保定局勢混亂以及石家莊靠近太行山便于備戰,戰時便于向西撤退,省會于1968年遷到現在的石家莊市。
地理
河北省東部是渤海沿海,西部為太行山區,東北部是燕山山脈,西北部是軍都山脈,最北部和內蒙高原相接。內蒙高原從下面看像連綿的高山,一上去是一望無邊的草原,所以河北人稱河北境內的內蒙高原為“壩上”。南部冀中平原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唐山沿海尚有一片冀東平原。
河北全省絕大部分處于海河流域,海河各支流分布在河北全省,東北部是灤河流域。兩條河流大體覆蓋河北全境。此外在秦皇島有洋河、湯河、石河、戴河,在唐山有陡河等幾條獨立入海的沿海小河,遼河的發源地在承德。
白洋淀是中國干旱的北方沿海最大的淡水湖泊,淀區河汊縱橫,基本被蘆葦所覆蓋,是海河流域最大的濕地。衡水湖是河北最低點。
氣候
河北省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暴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行政區劃
顯示▼隱藏▲
查 · 論 · 編
河北省行政區劃
|
|
國別:中華人民共和國 省會:石家莊市
|
|
11地級市 |
172(縣級行政區(36市轄區、22縣級市、108縣、6自治縣)、類似縣級單位*
|
|
|
石家莊市 |
長安區 | 橋東區 | 橋西區 | 新華區 | 裕華區 | 井陘礦區 | 鹿泉市 | 辛集市 | 藁城市 | 晉州市 | 新樂市 | 深澤縣 | 無極縣 | 趙縣 | 靈壽縣 | 高邑縣 | 元氏縣 | 贊皇縣 | 平山縣 | 井陘縣 | 欒城縣 | 正定縣 | 行唐縣
|
|
唐山市 |
路北區 | 路南區 | 古冶區 | 開平區 | 豐南區 | 豐潤區 | 曹妃甸區 | 遵化市 | 遷安市 | 遷西縣 | 灤南縣 | 玉田縣 | 樂亭縣 | 灤縣 | 漢沽管理區* | 蘆臺經濟技術開發區*
|
|
秦皇島市 |
海港區 | 山海關區 | 北戴河區 | 昌黎縣 | 撫寧縣 | 盧龍縣 | 青龍滿族自治縣
|
|
邯鄲市 |
邯山區 | 叢臺區 | 復興區 | 峰峰礦區 | 武安市 | 邱縣 | 大名縣 | 魏縣 | 曲周縣 | 雞澤縣 | 肥鄉縣 | 廣平縣 | 成安縣 | 臨漳縣 | 磁縣 | 涉縣 | 永年縣 | 館陶縣 | 邯鄲縣
|
|
邢臺市 |
橋東區 | 橋西區 | 南宮市 | 沙河市 | 臨城縣 | 內丘縣 | 柏鄉縣 | 隆堯縣 | 任縣 | 南和縣 | 寧晉縣 | 巨鹿縣 | 新河縣 | 廣宗縣 | 平鄉縣 | 威縣 | 清河縣 | 臨西縣 | 邢臺縣
|
|
保定市 |
新市區 | 北市區 | 南市區 | 定州市 | 涿州市 | 安國市 | 高碑店市 | 易縣 | 徐水縣 | 淶源縣 | 順平縣 | 唐縣 | 望都縣 | 淶水縣 | 高陽縣 | 安新縣 | 雄縣 | 容城縣 | 蠡縣 | 曲陽縣 | 阜平縣 | 博野縣 | 滿城縣 | 清苑縣 | 定興縣
|
|
張家口市 |
橋東區 | 橋西區 | 宣化區 | 下花園區 | 張北縣 | 康?h | 沽源縣 | 尚義縣 | 蔚縣 | 陽原縣 | 懷安縣 | 萬全縣 | 懷來縣 | 赤城縣 | 崇禮縣 | 宣化縣 | 涿鹿縣 | 張家口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察北管理區* | 塞北管理區*
|
|
承德市 |
雙橋區 | 雙灤區 | 鷹手營子礦區 | 興隆縣 | 平泉縣 | 灤平縣 | 隆化縣 | 承德縣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
|
滄州市 |
新華區 | 運河區 | 泊頭市 | 任丘市 | 黃驊市 | 河間市 | 獻縣 | 吳橋縣 | 滄縣 | 東光縣 | 肅寧縣 | 南皮縣 | 鹽山縣 | 青縣 | 海興縣 | 孟村回族自治縣 | 滄州經濟開發區* | 渤海新區*
|
|
廊坊市 |
安次區 | 廣陽區 | 霸州市 | 三河市 | 香河縣 | 永清縣 | 固安縣 | 文安縣 | 大城縣 | 大廠回族自治縣
|
|
衡水市 |
桃城區 | 冀州市 | 深州市 | 棗強縣 | 武邑縣 | 武強縣 | 饒陽縣 | 安平縣 | 故城縣 | 景縣 | 阜城縣
|
|
注:帶“*”標示的為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管理區,并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河北省鄉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
|
現轄11個地級市(共轄36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108個縣、6個自治縣。
地圖 |
# |
行政區 |
行政級別 |
 |
1 |
石家莊市 |
省會城市 |
2 |
保定市 |
地級市 |
3 |
滄州市 |
地級市 |
4 |
承德市 |
地級市 |
5 |
邯鄲市 |
地級市 |
6 |
衡水市 |
地級市 |
7 |
廊坊市 |
地級市 |
8 |
秦皇島市 |
地級市 |
9 |
唐山市 |
地級市 |
10 |
邢臺市 |
地級市 |
11 |
張家口市 |
地級市 |
人口
人口6769.4萬(2003年)
河北省各市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y
河北省 |
188,848.07 |
69,431,900 |
70,315,592 |
石家莊市 |
15,848 |
9,780,800 |
9,550,523 |
唐山市 |
13,472 |
7,389,100 |
7,246,557 |
秦皇島市 |
7,812 |
2,930,000 |
2,833,138 |
邯鄲市 |
12,062 |
8,758,700 |
8,963,597 |
邢臺市 |
12,439 |
6,884,400 |
6,946,812 |
保定市 |
22,159 |
10,854,500 |
11,234,317 |
張家口市 |
36,829 |
4,196,500 |
4,571,818 |
承德市 |
39,519 |
3,386,600 |
3,668,942 |
滄州市 |
13,419 |
6,928,800 |
7,001,974 |
廊坊市 |
6,429 |
4,062,200 |
4,018,554 |
衡水市 |
8,815 |
4,260,300 |
4,279,360 |
民族
河北省是雜散居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省份,主要少數民族有蒙古族、滿族、朝鮮族、回族。漢族占全省人口的96%;其他55個少數民族共有288.33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4%,在全國名列第十位(2003年)。相對聚居區有孟村、大廠、青龍、豐寧、寬城、圍場6個自治縣,灤平、平泉、隆化三個民族縣。還有54個民族鄉。河北省是中國天主教徒最集中的省份,全省天主教信徒近100萬人。
經濟
河北是中國經濟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1978年GDP總量位居全國第七位,自1994年開始,GDP總量穩居全國第六位。1979-2007年29年,按絕對數比較,2007年GDP總量為1978年的75.73倍;按可比價格比較(全國平均物價水平推算),GDP年平均增長率10.1%,高于同期全國9.8%年平均增長率,增長速度次于北京、廣西等十省市區居全國第十一位。2003年-2008年,河北GDP連續6年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長率。GDP總量:1991年GDP突破1千億元,2005年突破1萬億元。GDP人均值:1988年突破1千元,2003年突破1萬元,2008年突破2萬元。2007年,河北GDP總量(最終核實數[1])達到13,863.5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幅達到12.9%,占全國的比重達到5.1%;其中第一產業1,971.2億元,占GDP比重14.22%;第二產業7,252.53億元,占52.31%;第三產業4,639.77億元,占33.47%;河北人均GDP達到20,033元,次于福建、內蒙等10省份居第11位。根據出初步核算的結果,2008年河北GDP總量達到16,188.60億元,人均GDP為23,239元[2]。
農業
河北省是中國農業大省,是小麥、棉花和玉米的重要產地,冀東平原盛產優質稻米。近20年畜牧業發展迅速,三河縣是香港牛肉生牛的主要供應地。辛集是全國重要的皮革集散地之一。壩上的“張北馬”是優良的役畜,清河是全國主要羊絨產品集散地,安國是重要的中藥材市場。
水產養殖也是迅速發展的產業,除了淡水養殖,沿海養殖主要以中國特產的對蝦為主。
工業
河北省的工業主要有煤炭、鋼鐵、陶瓷、電力、紡織、石油、醫藥工業。邯鄲市和唐山市是北方最大的兩個瓷都,定州市(原定縣)曾經是宋朝五大名窯之一“定瓷”的所在地,曲陽縣是中國漢白玉的主要產區,安國市(原安國縣)被譽為中華“藥都”。唐山開灤煤礦是中國最早的一座現代化煤礦。河北的鋼鐵產量居全國第一。重組成立的河北鋼鐵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鋼鐵生產企業?偛课挥诤颖比吻鸬娜A北油田是中國重要的石油產區之一。位于石家莊的華北制藥廠是中國乃至東亞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基地。位于保定的樂凱膠片廠,是目前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唯一可以自行研制生產彩色膠片的廠家。
交通
河北省是鐵路和高速公路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是進出交通樞紐北京的要道。秦皇島港口是中國最大的輸煤港口,也是中國運量最大的貨運鐵路大秦鐵路的終點。此外還有唐山港、黃驊港和曹妃甸港。黃驊港是朔黃鐵路的終點,也是陜西、內蒙煤礦的主要輸出港口。
省內石家莊、秦皇島、邯鄲、唐山四個城市開通民航航線。
鐵路
- 京廣線:經過保定市、石家莊市、邢臺市、邯鄲市
- 京九線:經過廊坊市、衡水市
- 京哈線:經過秦皇島市、唐山市
- 京滬線:經過滄州市
- 京包線:經過張家口市
- 大秦線、朔黃線:是中國西煤東運的主要通道
公路
縱向(由北向南):
- 京昆高速 G5
- 京港澳高速(原京石高速) G4
- 大廣高速 G45
- 京臺高速 G3 津界至滄州段與G2并線
- 京滬高速 G2
- 京哈高速 G1
- 長深高速 G25
橫向(由西向東):
- 廊涿高速
- 津保高速
- 保滄高速
- 石黃高速
- 衡德高速
- 青銀高速 G20
- 邢臨高速
- 青蘭高速 G22
文化
全省共有7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5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6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河北段)、67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秦皇島北戴河、野三坡、蒼巖山、嶂石巖、西柏坡—天桂山、崆山白云洞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承德、保定、正定、邯鄲、山海關
-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定州、宣化、蔚縣、邢臺、趙縣
-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蔚縣暖泉鎮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
滄州和吳橋是中國的武術和雜技之鄉,幾乎全國所有雜技團都有吳橋人,每兩年召一次“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有20多個國家的雜技團參加。
永年縣是太極拳的發源地之一,滄州是武術之鄉,是八極拳等武術重要傳地;石家莊柏林禪寺、臨濟寺等是禪宗發祥地之一。此外,如秧歌、井陘拉花,絲弦、西河大鼓、武強年畫等都是流傳于河北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滿城漢墓是劉備的祖先中山靖王劉勝的墓,出土了中國第一身“金縷玉衣”和著名的“長信宮燈”。
河北是河北梆子和評劇的故鄉。
旅游
- 萬里長城
- 承德
- 避暑山莊
- 外八廟
- 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
- 康熙三十六景
- 乾隆三十六景
- 北戴河
- 昌黎黃金海岸
- 正定
- 安濟橋(趙州橋)
- 滄州鐵獅子
- 天下第一城
- 吳橋雜技大世界
- 野三坡
- 白洋淀
- 蒼巖山
- 滿城漢墓
- 壩上草原
- 崇禮滑雪
- 清西陵
- 清東陵
教育
- 參見:河北省高等學校列表
2011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1795人,比上年增長4.1%;在學研究生34085人,增長8.4%;畢業生11464人,增長45.6%。普通高等學校112所,招生35.9萬人,增長6.0%;在校學生114.9萬人,增長4.0%;畢業生31.1萬人,增長4.7%。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121.5萬人,普通中學在校生338.4萬人,小學在校生541.1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83.5萬人。
名人
- 李淵(隆堯)- 唐代開國皇帝。
- 扁鵲(任丘)- 春秋時代醫學家。
- 公孫龍(邯鄲) - 戰國時代哲學家。
- 趙佗(正定)- 秦代著名將領,南越國創建者。
- 韓嬰(任丘)- 西漢今文經學家,世稱“韓詩”。
- 董仲舒(棗強/景縣) - 漢代教育學家。
- 王莽(大名)- 新朝建立者。
- 盧植(涿州) - 東漢大儒,政治家。
- 劉備(涿州) - 三國時代政治家。
- 張飛(涿州) - 三國時代軍事家。
- 趙云(正定)- 三國時代軍事家。
- 張郃(任丘)- 三國時代軍事家。
- 張華(固安)- 西晉文學家、政治家。
- 魏收(平鄉)- 北齊史學家,著魏書。
- 祖沖之(淶水)- 南北朝時代數學家,圓周率發現者,世界文化名人。
- 酈道元(涿州)- 南北朝時代地理學家,《水經注》作者。
- 魏徵(晉州)- 唐代宰相。
- 蘇定方(武邑)- 唐朝名將。
- 盧照鄰(涿州)- 唐朝詩人,“初唐四杰”之一。
- 崔護(定州)- 唐朝詩人。
- 柴榮(隆堯)- 后周世宗。
- 趙匡胤(涿州)- 宋代開國皇帝宋太祖。
- 李冶(欒城)- 元朝數學家。
- 劉秉忠(邢臺)- 元代政治家。
- 郭守敬(邢臺)- 元代天文學家。
- 曹雪芹(豐潤)- 清代作家,《紅樓夢》作者。
- 紀昀(獻縣)- 清代作家,《四庫全書》總編輯。
- 張之洞(南皮)- 清代政治家,洋務運動領袖之一。
- 張錫純(鹽山縣)-清末民初中醫學家,中西醫匯通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國中醫學界的醫學泰斗。
- 馮國璋(河間)- 中華民國總統之一。
- 李大釗(樂亭)-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 張愛玲(豐潤) - 近代著名作家。
- 馮治安 (故城) - 國民革命軍將領之一。
- 郭小川(豐寧)- 著名詩人。
- 董存瑞(懷來)- 著名烈士。
- 張寒暉(定州)- 著名抗日歌曲《松花江上》的作者。
- 公木(辛集)- 著名詩人,學者。著名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東方紅》詞作者。
- 王子平(滄州)- 著名武術家。
- 張廣厚(唐山)- 著名數學家。
- 郭晶晶 (保定)- 著名跳水運動員
- 王兆國 (豐潤) - 政治家,中國人大副委員長
- 賈慶林 (泊頭) - 政治家,中國政協主席
- 蕭永軍 (宣化) - 1969年出生于宣化,中國當代著名油畫家。
- 王義芳(平鄉)- 著名企業家,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
- 任建新 (中國企業家)(冀縣)- 著名企業家,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
- 王社平(魏縣)- 著名企業家,冀中能源集團董事長。
歷任主要領導人
- 省委書記
- 林鐵
- 劉子厚
- 金明
- 江一真
- 高揚
- 邢崇智
- 程維高
- 葉連松
- 王旭東
- 白克明
- 張云川
- 張慶黎
(截至2011年)
- 省長
- 楊秀峰
- 林鐵
- 劉子厚
- 李雪峰
- 劉子厚
- 李爾重
- 劉秉彥(代省長)
- 張曙光
- 解峰
- 岳岐峰
- 程維高
- 葉連松
- 鈕茂生
- 季允石
- 郭庚茂
- 胡春華
- 陳全國
- 張慶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