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春節拜年、十五觀燈、清明祭祖、中秋賞月以及懸酒幌、趕廟會、坐花轎、放風箏等民俗,與中國其他地區相比大同小異。但由于重慶有五個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這兩個既熱情又傳統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節日。心靈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擁有非凡的天賦。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祈禱、喜慶活動。男女老少穿起節日的盛裝,跳起歡快而熱烈的擺手舞。一時間,滿耳喧天鼓樂,滿眼婆娑舞影。驍勇善戰的苗族人,則對唱歌情有獨鐘。一年一度的“趕秋”,是苗族人大展歌喉的傳統節日。青年男女還可以在“趕秋”節上,借歌聲互表衷情。
重慶的飲食以川菜為主。川菜的味型之多,居各大菜系之首。當今川菜計有24種味型,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為麻辣類味型,其中魚香、陳皮、怪味是川菜獨有的味型,烹調難度大,菜品有魚香肉絲、陳皮牛肉、水煮牛肉、宮保雞丁等。 第二類為辛香類味型,具有代表性的菜品有煙熏排骨、麻醬鳳尾、五香熏魚、醬爆羊肉等。 第三類為咸鮮酸甜類味型,這一類味型使用較廣,菜品極多,有代表性的如干燒魚翅、芙蓉雞片、雞豆花、鍋巴肉片等。 特色菜:棒棒雞、冰糖肘子、脆皮魚、干煸鱔絲、干燒巖鯉、干燒魚翅、宮保雞丁、怪味雞絲、鍋巴肉片、荷包魚肚、荷葉玉簪、回鍋肉、火爆雙脆、荔枝魷魚卷、龍眼燒白、毛牛肉、清燉牛尾湯、清蒸江團、神仙鴨、水煮牛肉、蒜泥白肉、糖醋排骨、五香熏魚、香酥排骨、一品海參、魚香肉絲、樟茶鴨、重慶火鍋、竹蓀鴿蛋 小吃:炒米糖開水、擔擔面、過橋抄手、雞絲豆腐腦、雞絲涼面、雞汁鍋貼、九園包子、涼糍粑、麻圓、山城小湯圓、吳抄手、葉兒粑、油醪糟、熨斗糕
重慶地域廣闊,是個特大城市,自然物源既豐富,地方特色產品亦繁多,在“巴國”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更形成了眾多的土特名優商品,堪稱購物的理想市場。 重慶山地遼闊,出產許多名貴中藥材,如石柱的黃連、天麻,南川的杜仲,巫山的廟參等。重慶的地質、氣候條件十分適宜水果的生長,江津廣柑、蒼溪雪梨、長壽沙田柚、城口磨盤柿等皆久負盛名,其中大紅袍桔曾為朝廷貢品。 重慶還是中國茶葉的主要產地之一,茶樹種植有著悠久的歷史,“重慶沱茶”、“翠坪銀針茶”、“西農毛尖”等,都是茶中上品。 重慶的風味食品,花樣繁多,味道精美,“老四川燈影牛肉”、“金角牌五香牛肉干”、“涪陵榨菜”、“寶頂冬尖”、“江津米花糖”、“合川桃片”等享譽中外。 重慶的民間手工藝品歷來名播四方。蜀繡自南宋始即與蘇繡、湘繡、粵繡并稱中國四大名繡。榮昌折扇于清代就走出國門。此外,各式竹編、土家織錦、龍水小五金、三峽石硯等,都極具地方民族色彩。綦江農民版畫、北碚玻璃器具、兆峰陶瓷等,更為重慶增添了燦爛奪目的光輝。
重慶已形成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相結合的綜合運輸體系,成為長江上游和西南地區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 航空: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位于重慶東北部的渝北區沙坪鎮,距市區23公里,有高速公路與市區相連。這里云集了眾多的航空公司,是連接全國27座大中城市和日本、泰國的重要空中樞紐。 鐵路:重慶火車站是重慶鐵路客運的中心,全國有三條主要鐵路干線在這里交匯,川黔鐵路北起重慶、南止貴陽,全長463千米。成渝鐵路西起成都、東止重慶,全長504千米。襄渝鐵路東起湖北襄樊、西止重慶,全長915千米。以上三條鐵路干線,與全國其他鐵路干線連網。 水運:重慶客運碼頭位于渝中區東端,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的朝天門,是乘船游覽長江三峽的最佳起始站。重慶港口公路交通十分方便,有401、418、102、103、128、232、382路直達公共電、汽車來往運行。長江三峽段的客運輪船,分“涉外旅游船”、“國內旅游定點船”、“普客班船”三類。涉外旅游船票價較高,國內旅游定點船票價略高于普客班船,普客班船票價較低。 市內交通:重慶市區交通十分發達,有數十路公共汽車和無軌電車在市區和近郊運營,每天在5:30至晚間21:00之間,可以方便地乘坐上公共汽車。近年來,為了方便市民出行和旅游者觀光,還開通了小公共汽車、空調車和環線觀光車以及高峰車等,形成了完善的公共交通體系。重慶的“桑塔納”車每公里1.60元。